量子之父潘建偉 列時代百大人物
2017年6月15日,在新疆烏魯木齊南山觀測站,「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過境,科研人員在做實驗。(新華社合成照片)
大陸物理學家潘建偉。(新華社資料照片)
潘建偉小檔案
《時代》雜誌公佈2018年百大最具影響力名單,在「先軀者」類別中,大陸物理學家、「量子之父」潘建偉獲選入該榜單。陸媒指出,潘建偉此次入選《時代》百大人物,主要是其量子資訊領域取得開創性成果,爲全球量子科學研究建立了里程碑,他的入選,也代表大陸在量子科學的研究上,取得世界公認的領先地位。
潘建偉近年來最受外界矚目的,應是2016年8月由他主導研製、世界首顆量子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升空,這顆衛星之所以受到重視,主要在墨子號將大幅提升大陸在量子通網路上的研究進程。
爲量子通信網路奠基
資料顯示,墨子號衛星在當時成功實現大陸和奧地利間首次長達7600公里的洲際量子密鑰訊息分發,並利用共用密鑰實現加密數據傳輸和視訊通信,證明墨子號已具備洲際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爲未來構建全球化量子通信網路奠定基礎。爲此,當時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還以封面論文介紹了這項重大的全球性科技進展。
事實上,在「墨子號」之前,潘建偉對於量子科學的投入,已讓他成爲全球該領域的先軀者,2009年,他帶領小組成功實現了世界上最遠距離的量子態隱形傳輸(16公里);2012年將紀錄推展到97公里。及至2012年,他的團隊在合肥市建成了世界上首個規模化(46個節點)量子通信網路。
奧地利教授誇潘建偉
上述這些過程,潘建偉都是帶領大陸研究團隊與各國團隊一起合作,大陸量子科學至今在全球擁有領先地位,潘建偉絕對是最重要的領軍人物。
針對此次潘建偉入選百大,潘建偉的奧地利指導教授、維也納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研究所的高級科學家蔡林格(Zeilinger)介紹稱:「沒有潘建偉,我無法想像量子技術的出現。」
蔡林格形容潘建偉是那種拉起袖子就開始工作的人。他表示,墨子衛星在2016年升空時,已爲安全通信和加密新世界打開了大門,「這感謝潘建偉,他的願景使該項目成爲現實」。
小靈通 量子通訊
量子是自然環境中不可分的最小能量單位。量子通訊(Quantum Communication)是指以量子爲載體,利用量子效應加密並進行資訊傳輸的一種通訊方式。與傳統通訊方式相比,由於量子具備「不可克隆(複製)原理」,因此量子通訊的過程無法被截取,亦無法被破解,且任何試圖滲透系統的人都會立即被發現。這也是迄今唯一被證明是絕對安全的通訊方式。(梁世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