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計算帶來Y2Q資安顛覆危機 研討會專家挺臺推動密碼標準
面對超高速的量子計算帶來Y2Q 衝擊,資策會今舉辦「《2025數位主權新格局》」國際研討會,攜手臺日美多位資安專家共同探討防範技術。(資策會提供)
超高速的量子計算帶來Y2Q (未來幾年可能具備破解當今的網路安全機制能力)衝擊,如何透過加密技術確保國家數位主權,是當今各國防護資安戰略部署重點。資策會今舉辦「《2025數位主權新格局》」國際研討會,攜手Google及臺日多位資安專家共同探討資料治理、雲端加密與後量子密碼(PQC)技術的國際合作契機。與會專家臺灣所具有的軟硬體研發與晶片優勢,可率先於政府機構、關鍵基礎設施等領域導入PQC解決方案,成爲國際重要推動者。
研發中的量子電腦利用量子態的性質來執行計算,被資安專家形容爲對現有傳統密碼技術造成「顛覆性的影響」。因此,後量子密碼已成爲全球競爭的焦點和戰略重點。
今日「雲端技術與後量子密碼的全球對話」國際研討會,集結多位國內外重量級講者,包括Google資訊安全長辦公室總監Mark Johnston、日本前防衛省統合幕僚長巖崎茂、前防衛裝備廳長官渡邊秀明、日本數位身份證計劃主持人暨慶應義塾大學教授手冢悟。其他中央研究院、臺大、成大與後量子資安產業聯盟等也有不少產學專家與會。
「數位主權就是國家安全。」數位發展部部長黃彥男透過錄影致詞指出,因應新科技發展,政府將從技術標準、法規政策與產業協作三方面着手,協助企業將資安部署從「成本」轉化爲「競爭力」。
手冢悟教授強調,數位時代更應強化政府與企業的協同合作,肯定臺灣在安全硬體領域具備優勢,若能結合國際身份驗證標準,如個人身份驗證卡(PIV)、通用存取卡(CAC)等技術並進行本土化應用,有機會打造具全球競爭力的資安防線。
研討會也聚焦「後量子密碼」(所帶來的前瞻挑戰與機會,來自中央研究院與產業界的專家共同指出,隨着量子運算技術邁向實用化,傳統加密技術恐將失效,推動PQC標準化與遷移刻不容緩。臺灣可望發揮硬體研發與晶片設計優勢,率先於政府機構、關鍵基礎設施等領域導入PQC解決方案,成爲國際PQC技術與應用的重要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