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沃土育金稻 浦城縣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再生稻“畝產噸糧”
日前,省委改革辦發佈全省持續深化拓展“三爭”行動典型案例,浦城縣“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再生稻畝產噸糧”典型經驗做法成功入選。
浦城縣是福建糧食生產大縣,素有“福建糧倉”的美譽。近年來,當地聚焦再生稻“畝產噸糧”核心目標,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創新構建高效生產體系,全力打造全國再生稻豐產示範樣板,已連續4年實現百畝示範片畝產超噸糧。2024年種植再生稻8.5萬畝,面積居全省首位,兩季畝產最高達1380公斤。
科技賦能,構建技術攻堅新體系
“現在我們種田也越來越有‘科技範’了,從選種到收割,都有專家團隊手把手指導,全程機械化讓種糧更輕鬆高效。”近日,浦城縣臨江鎮再生稻種植大戶馬芳華在田間感慨地說。
馬芳華的底氣何來?答案在於浦城縣大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積極構建技術攻堅的新體系,通過搭建平臺、引育人才、優化服務三措並舉,爲全程機械化種植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爲農業現代化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2024年以來,依託國家級現代農業(水稻)產業園平臺優勢,浦城積極對接高端智力資源,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水稻遺傳育種學家謝華安等頂尖專家領銜組建“再生稻高產高效特聘專家團”,先後落地建成再生稻科技小院等五大科創平臺,深度嵌入浦城再生稻全產業鏈,以“科技賦能田管、良種良法配套、智慧農機應用、精深加工提升”爲核心路徑,系統集成推廣“頭季-再生季”週年高產高效關鍵技術,助推浦城再生稻產業向“技術集成化、生產標準化、經營規模化、產品品牌化”方向升級。此外,成功編制《浦城縣再生稻綠色高質量發展技術規程》,發佈全國首份再生稻綠色高質量發展白皮書。
在科技賦能下,近兩年來,浦城縣累計開展再生稻種植、水稻制種、病蟲害統防統治等專題培訓11期,惠及農民900餘人次。同時,重點推進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示範,集成推廣水肥精準管理、保根促芽肥施用等關鍵技術,配套建設標準化糧食烘乾中心7個,培育具備全程機械化服務能力的社會化服務組織22家。
要素集成,全力擴面穩產強保障
2023年,浦城縣被列入全國8個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縣之一。截至2024年底,全縣共改造建設高標準農田38.2萬畝,佔全縣永久基本農田的82.5%。今年,浦城計劃繼續改造建設5.5萬畝高標準農田。
“從‘零散補丁’到‘一片沃野’,浦城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投與建’邏輯,源自全生命週期的頂層設計。”浦城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孫杰介紹,近年來,浦城爭取上級指標資金4.08億元,獲亞行貸款、縣農發行貸款授信等金融支持3.9億元,吸引新型經營主體投入1500萬元參與建設,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保障。
搶抓全國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政策機遇,浦城縣通過“小丘並大丘”有效改善農田灌溉條件,提升機械化作業水平。據統計,高標準農田建成後,農田綜合生產能力可提高11%,機械化水平提高25%,規模經營土地流轉率提高36%,新型經營主體佔比提高20%。
除了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上發力,浦城縣還緊緊抓住了種子這顆“芯片”,致力於提升雜交水稻制種能力,建立了以產業爲主導、企業爲主體、基地爲依託、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再生稻種業體系,先後引進國內外23個優質再生稻品種進行品種試驗示範,篩選出“甬優1540”“明1優臻佔”等適宜本地種植的良種。同時,藉助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契機,出臺激勵政策,鼓勵集中育秧,建設水稻育秧工廠,提升良種繁育能力,讓好米“有種”,爲惠農興業、糧食安全添上“壓艙石”。2024年,全縣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備案面積6.3萬畝,年產量超過1萬噸。
據介紹,浦城縣還積極開展再生稻種植成本保險試點,即針對再生稻生產特性,在參加水稻種植完全成本保險的基礎上,增加再生季保險300元/畝,進一步擴大保險覆蓋範圍,爲再生稻種植提供更全面的風險保障。
多元融合,開闢增收興產新路徑
近年來,浦城縣積極探索農業多元融合發展模式,通過“水稻+”“綠色+”“文旅+”三大路徑協同發力,有效盤活土地資源,提升耕地質量,激發鄉村活力,爲農民增收和產業振興開闢了新途徑。
今年4月,福建省種植業技術推廣總站、福建省農科院、福建省種子總站、福建農林大學有關專家與浦城縣農業農村局農技專家等前往浦城縣蓮塘鎮、石陂鎮,對“稻-再-油”種植模式短生育期油菜品種機械直播示範片、毯狀育秧機械移栽示範片進行現場測產驗收,結果達到了預期成效。2024年,浦城“稻-再-油”示範片全年純利達1100元/畝,較傳統單季稻種植增收超900元/畝,經濟效益顯著。
2024年起,浦城縣與福建農林大學廖紅教授專家團隊合作,推廣再生稻綠色生態種植技術,實現再生稻抗病性顯著增強,產量和品質同步提升。同時集成推廣秸稈還田、土壤調理劑施用等綜合技術措施,有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狀,耕地質量與糧食產能同步提升。
浦城縣還着力推進再生稻產業與旅遊、文化深度融合,依託蓮塘畈—麒麟畈萬畝連片稻田生態資源,打造以稻文化、稻產業、稻科技爲主線的水稻公園。同時,整合沿線紅色文化、朱子文化、考古文化、宗親文化以及油菜花、靈芝等特色產業資源,以農文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如今,一條集生態綠色高效農業種植、農耕文化體驗、科普研學和休閒旅遊爲一體的農文旅融合精品線路應運而生,“仙芝文化系列活動”“油菜花嘉年華”等特色活動人氣爆棚,累計吸引遊客超10萬人次。
洪範八政,食爲政首。下一步,浦城縣將致力於全鏈融合、全域提升,在稻浪沃土繪就振興畫卷,助推農業經濟實現“含金量”“含綠量”雙提升。(柯聰 柳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