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與祝英臺》黃梅交響詩 爲臺灣音樂教育公益再紮根

(富瑜文教基金會提供)

(富瑜文教基金會提供)

一段超越生死的千年戀曲,正以前所未有的音樂形貌再度喚醒人心。《梁山伯與祝英臺》這段影響華人世界最深遠的愛情傳奇,將在2025年9月以「黃梅交響詩」的姿態重生於音樂舞臺,由富瑜文教基金會策畫、富瑜室內樂團演出,開啓一場融合黃梅調與交響樂的創新聲響旅程。

自初唐以來,「梁祝」傳說在東方世界代代流傳,成爲文化記憶中的愛情典範。從1925年首度登上銀幕,到1963年由李翰祥執導、樂蒂與凌波主演的黃梅調經典電影,至今翻拍改編作品已逾四十種,橫跨影劇、舞臺與音樂各界,被譽爲華人最強愛情IP。而《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更是中國音樂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此次《梁山伯與祝英臺》黃梅交響詩,不僅是爲傳奇改編成電影一百年獻上敬意,更以創新形式融入科技進行跨界轉譯。音樂由臺灣新銳作曲家李翰威,根據民間流傳黃梅曲牌,結合63年版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配樂大師周藍萍爲劇情設計之節奏爲藍本,重新編曲再創作,將黃梅九腔十八調與西方十二平均律對位交融,譜出〈杭城情深〉、〈十八相送〉、〈樓臺相會〉、〈躚躚化蝶〉四部曲,呈現一出聽得見繡帕針腳與墨香書簡的詩性樂章。

由中生代指揮家張致遠率領「富瑜樂團」54位音樂家,將於高雄衛武營、臺北中油國光廳、臺中國家歌劇院三地巡演,以厚實演奏功力引領觀衆穿梭千年。演出現場更結合AI影像生成,由行爲藝術家劉寅生操刀設計,讓每一個轉場與音符皆有畫面共振,烘托出情感共鳴。

音樂會由富瑜文教基金會策畫製作,延續富瑜在音樂教育與藝術創新上深耕的宗旨。基金會曾策畫臺灣首部AI親子音樂劇場《時空玫瑰》、全球首場AI古典音樂會《時空邂逅》、挑戰東西方俠義精神的《俠韻系丹心》等具實驗性與文化價值的作品,成功建立出融合科技與藝術的嶄新舞臺語言。

《梁山伯與祝英臺》黃梅交響詩,不只是一場音樂會,更是一場凝視東方文化基因與現代藝術語彙的深度對話。一如樂聲中重現的「樓臺訣別」、「草橋結拜」與「化蝶共舞」,每段旋律都是對愛與命運的追問與詠歎。

2025,當樂音響起,願有緣人都能爲這場千年殉情,獻上一次來自21世紀的掌聲。高雄9/10、臺北9/12、臺中9/29三場演出,票房收入,全數捐作音樂教育公益推廣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