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進口逾2萬噸美豬「市面看不到」 恐再現洗產地事件
兩年進口逾2萬噸美豬「市面看不到」,恐再現洗產地事件。(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面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美豬議題再受關注。立委王育敏今天指出,我國去年進口美豬7千多公噸,2023年更高達1.6萬噸,但市面上完全看不到美豬的蹤跡。去年國內才爆出豬肉洗產地事件,食藥署是否有持續監測?
桃園市新興冷凍食品2023年購入9萬多公斤美國冷凍豬肉,混摻1萬多公斤的加拿大豬肉,製成火鍋肉片,但外包裝原料原產地僅標示加拿大,沒有標示美國,違反《食安法》,但已出貨給下游數十個商家,啓動全面回收。
立委王育敏今天指出,我國去年進口美豬7千多公噸,2023年更高達1.6萬噸,但市面上完全看不到美豬的蹤跡。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泰源(左)、食藥署署長姜至剛(右)、農業部次長杜文珍、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顏慧欣、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針對「美豬、美牛進口零關稅且如何保障國人食品安全及農民權益」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劉宗龍攝)
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今天針對「美豬、美牛進口零關稅」舉行專題報告並質詢。王育敏指出,從豬肉儀表板來看,2024年進口美國豬肉7778公噸,2023年則有1.6萬公噸,進口量很大,但市面上完全看不到美豬產品的蹤跡。食藥署長姜至剛回答,所有進口的豬肉都會標示產地,去年查察狀況沒有看到進一步證據有洗產地的情況 ,食藥署會持續監測。
王育敏質疑,即使進入食品加工業,成品也需要做產地標示,但後端市場上所有產品沒有看到,是不是化整爲零,變成絞肉就沒有正確標示?食藥署應該掌握流向。她也懷疑,豬內臟可能流入傳統市場和小吃店,否則這麼大的進口量,怎會在市面上完全沒有看到?難不成就消失了嗎?
姜至剛指出,豬肉進口後就會流佈出去,邊境有用人工智慧去掌握,如果發生違規情形,例如沒有依規定標示,將會增加抽查抽驗比例。但王育敏認爲,沒有反向去查,應該抽查店家進口肉商,是否有符合產地標示,否則這就有漏洞。
消基會去年8月也曾公佈調查,600件含豬肉成分或豬其他可食部位的相關食品,僅找到2件產地爲美國,佔0.3%,跟美國豬肉進口數量有天壤之別,呼籲相關單位應加強查覈產地標示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