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路”建設助力西林沙糖桔特色產業發展壯大
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隨着廣西與東北“南北情緣”文旅交流活動的持續升溫,廣西西林縣沙糖桔頻頻登上熱搜、成功出圈。每到沙糖桔採收季,國道246線、國道357線西林段(“兩路”)又變得繁忙起來。近年,百色公路發展中心提前謀劃,加大投入對兩條水果運輸線路進行提質升級,大力改善公路出行條件,積極護航“甜蜜”事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沙糖桔駛上走南闖北的“快車道”。
“水果公路”助力沙糖桔走向國際市場
在國道357線公路沿線種有沙糖桔200多畝的果農廖偉富滿心歡喜地說:“我家原先也沒有種植這麼多畝地的沙糖桔,是隨着公路越建越好,也就越種越多。”
在2024年底西林沙糖桔“開市日”活動暨發車儀式現場會舉行。開市活動現場,果農們採果、賣果,外地客商打包、裝車,一派繁忙景象。一輛輛車牌爲京、魯、粵的外地大貨車,滿載着黃燦燦的西林沙糖桔駛入國道246線和國道357線,第一時間將這份甜蜜發往國內外市場。
據瞭解,西林沙糖桔的種植可追溯到2001年。當地從廣東省四會市帶回幾百株沙糖桔果苗,分別在那勞鄉、八達鎮兩個地方試種。試種成功後,西林縣於2002年在全縣推廣種植沙糖桔。如今,西林縣以沙糖桔爲主的柑桔類水果種植面積達21.52萬畝,掛果面積約20.83萬畝,涉及果農約2.5萬戶。每畝每年爲果農實現收入1萬元以上,成爲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
西林縣位於廣西最西端,是廣西西進和雲貴東出的主要門戶之一,也是廣西最後2個通高速公路的縣份之一。因地理環境和交通不便等因素的限制,西林縣產出的沙糖桔等農副產品曾遇到向外運輸費時費力、銷路走不遠的瓶頸。
隨着國省幹線公路建設的推進以及田西高速建成通車,西林的交通條件得到極大改善,西林沙糖桔種植規模、收果產量及農民人均收入隨之進一步提高。
國道246線和國道357線是人們熟知的西林沙糖桔之“路”、“水果線路”,公路沿線的沙糖桔果園連綿不斷,收購站點鱗次櫛比。初冬時節,國道246線、國道357線串聯的片片沙糖桔園迎來大豐收,一株株果樹上,掛滿了黃澄澄的沙糖桔,宛如一盞盞小巧的燈籠,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果農們正有條不紊進行着剪果工作,臉上都洋溢着收穫的喜悅。柑橘類產業因路而生、因路而興再到因路而富,國省幹線公路的建設和發展在其中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
道路升級賦能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公路越來越好走,我們跑運輸的也越來越省心。”往返西林和百色、南寧多地跑運輸10多年的司機岑理慶頗有感慨地說。
面對水果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張與運輸需求的激增,公路交通作爲農副產品流通的血脈,其通行效率與安全性能成爲亟待提升的關鍵。
爲有效提升通行效率,讓西林沙糖桔走得更遠、銷路更好,同時降低公路沿線衆多果業公司的物流運輸成本,百色公路發展中心提前謀劃、多措並舉,加大投入對國道246線和國道357線西林段進行改建、擴建,獲得了沿線企業和羣衆的高度讚譽。
國道246是西林南北交通運輸的主幹線,南起雲南省廣南縣,北至百色隆林各族自治縣、貴州省興義市。國道357是西林縣東西交通運輸的主幹線,東起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西至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
2002年,國道357線(原省道321平吉至貓街)路段開工建設、國道246線(原縣道804西林至隆林)完成立項。2012年,國道357線(原省道321線西林至八大河)一、二期工程交付使用、三期工程開工建設。
隨着這兩條國省幹線新建及擴建竣工驗收,西林縣成爲國道246線和國道357線的交匯點、融合線。曾經那崎嶇蜿蜒、路況極差的等外公路,如今搖身一變,成了安全且暢通無阻的國省幹線道路;往昔那條擁擠不堪、通行極爲不便的三級公路,也蛻變成寬敞又順暢的二級公路。國道246線和國道357線運輸承載能力突飛猛進,有力地推動着西林沙糖桔產業發展壯大、走出國門。
公路的發展不僅改善了沙糖桔的物流條件,也爲當地人帶來了更多商機和就業崗位。一家家專門負責收購和銷售沙糖桔的商販店鋪,如雨後春筍般在公路沿線鋪開,專業選果廠也在公路沿線悄然建起,給西林帶來一個又一個就業崗位。據統計,僅國道357線西林段沿線就有80多家果業,提供超過1000個工作崗位。
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公路服務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西林形成了以田西高速爲骨架,以國道246線和國道357爲經絡,以農村公路爲神經末梢的交通運輸網絡,助力沙糖桔更快地運輸到全國各地。百色公路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公路部門始終堅持“使用者優先”的理念,持續不斷地加強壯美公路的建設,使公路更好地服務地方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讓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
國道246線和國道357線的建設不僅助推了沙糖桔產業的發展壯大,也促進了西林縣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公路+產業”是西林人民辛勤耕耘、發展產業的歷史見證。未來,公路服務品質更高,交通網絡更加發達,西林沙糖桔發展之路必將越走越寬。(黃燕羣 呂軍劉 羅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