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價齊升!多家銀行瞄準貴金屬賽道

多家銀行去年貴金屬交易量逾千噸,交易額超百億元。

5月8日,《國際金融報》記者梳理上市銀行年報時發現,2024年,多家機構貴金屬業務交易量較前一年增長1至2倍,交易額增幅超50%,黃金牢牢佔據貴金屬業務的C位。此外,銀行正通過數字技術等手段推動產品和服務創新,並大力招攬人才。

受訪專家指出,對銀行而言,貴金屬業務具備財富管理業務和增加中間業務收入的雙重屬性。未來,銀行需做好客羣精細化運營,並嚴格做好風險管理。

貴金屬業務量價齊升

過去一年間金價狂飆,貴金屬業務也成爲多家銀行青睞的賽道。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2024年,銀行抓住黃金市場波動行情,紛紛佈局貴金屬業務,多家機構貴金屬交易量和業務收入大幅上漲。也有銀行積極推動產品和服務升級,相關手續費及佣金支出等指標漲幅超30%。

據年報註釋內容,銀行業務中的貴金屬一般包括黃金、白銀和其他貴重金屬。記者注意到,多份年報中重點披露了黃金業務情況。

例如,農業銀行年報中指出,截至2024年末,該行直營及代理黃金交易量5992.28噸。與此同時,該行2024年實物貴金屬銷售額爲266.71億元,較前一年增長68.5%。郵儲銀行也表示,貴金屬把握黃金配置機會,豐富自有品牌產品體系,“郵儲金”銷量13.63億元,同比增長78.46%。據披露,2024年郵儲銀行貴金屬業務交易量同比增長136.47%,收入同比增長105.51%。

股份行中,民生銀行報告期內黃金交易量達2405.66噸,交易金額合計13494.98億元,約爲該行白銀交易金額49.59億元的272倍。興業銀行也“有效抓住黃金市場波動行情,實現貴金屬業務量和營收快速增長”,報告期內實現營收同比增長100%。

此外,北京銀行在年報中指出,該行貴金屬指黃金,截至期末自營貴金屬交易總量同比增長191.59%,代銷實物貴金屬業務銷售額累計2.23億元。蘇農銀行2024年貴金屬銷量突破3000萬元,爲2023年銷量的3倍。滬農商行交易性金融負債增長93.24%,原因爲積存金交易性金融負債增加。青島銀行其他非息項目中,其他業務收入1.30億元,比上年增加1.28億元,增量主要來自貴金屬業務收入增加。

爲何銀行積極佈局貴金屬賽道?在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看來,貴金屬銷售業務對於商業銀行來說有兩層屬性。

“一是可歸於商業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範疇,貴金屬尤其是黃金資產配置,在商業銀行財富管理業務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是銀行客戶資產配置的重要板塊,完善貴金屬相關產品設計與投資功能優化,能夠滿足客戶多元化的資產配置需求。”蘇筱芮對記者分析道,“二是在淨息差逐步收窄的大背景之下,發展中間業務、增加多元化收入來源成爲銀行機構的大勢所趨,能夠爲銀行機構帶來更具前景的收入增長極。”

持續加強產品服務創新

貴金屬業務量價齊升的背後,離不開銀行對服務和產品的不斷創新。《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現,許多銀行通過數字技術、打造貴金屬特色網點等方式,線上線下發力貴金屬服務。

興業銀行在年報中表示,該行拓展衛星遙感、物聯網等空天地數據應用至25家分行,開展數字運營數十項智能決策模型實驗、Vision Pro虛擬空間業內首單實物黃金購買業務面客體驗等創新試點。

南京銀行則大力招攬人才。據年報披露,2024年,該行加強招攬貴金屬業務、網絡金融、信息科技等領域優秀專業人才,以及專業價值突出、市場化程度高的營銷人才,持續提升客戶服務能力,不斷增強業務發展的人才支撐力。

排排網財富理財師姚旭升指出,當前國際局勢複雜,地緣政治風險依然存在,美國經濟數據不及預期,市場對經濟衰退擔憂加劇,投資者避險情緒持續升溫,黃金作爲傳統的避險資產吸引力不斷增強。儘管近期金價波動,但銀行貴金屬業務增長仍具有一定的可持續性。

“一方面,黃金的避險屬性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依然存在,投資者對黃金的配置需求不會完全消失。另一方面,銀行通過創新產品和服務,如積存金業務的推廣、延長交易時間、提升服務便利性等,能夠持續吸引客戶。”姚旭升分析道。

蘇筱芮建議,未來開展貴金屬業務,銀行一方面可以做好客羣精細化運營,針對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高、偏好中長期投資的客羣做好精準推介,傾聽客戶反饋並持續優化相關投資功能;另一方面也需要持續關注當前貴金屬市場的整體風險與自身客羣結構特徵變化,必要時可採取上調投資門檻等措施,從源頭把控好相關風險。

“銀行還要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加強對業務的合規管理,及時瞭解和掌握監管政策的變化,調整業務策略和操作流程,確保業務合法合規開展,並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規範業務操作流程,加強對員工的培訓和管理,避免因操作失誤或違規行爲導致損失。”姚旭升最後建議道。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