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知多少:政協會議爲什麼一般先於人代會開幕?

(兩會知多少)政協會議爲什麼一般先於人代會開幕?

中新社北京3月3日電 (記者 馬佳佳)3月4日、5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將分別在北京開幕,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時間將正式開啓。

把兩個會議稱爲兩會,兩者間有何關聯?爲何全國政協會議一般要比全國人大會議早開幕?

資料圖:人民大會堂前紅旗飄飄。

實際上,兩會並不是一個特定的名稱,通常是對1978年以來每年召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統稱。自那時起,兩個會議會期基本同步,而且對國家運轉都非常重要,故簡稱作兩會。

而全國政協會議一般比全國人代會開幕時間早,主要是爲了保證政協履行其職能。

人民政協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其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從全國兩會來說,全國政協委員列席全國人大會議,是參政議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政協會議早於全國人大會議開幕,這便於全國政協委員列席全國人大會議,參加對政府工作報告、“兩高”工作報告等全國人大會議文件的討論。

可以說,把協商納入決策過程中,決策前進行充分的協商,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重要特點和優勢所在。政協會議先於人大會議開幕雖然沒有成文的規定,但已成爲慣例。

當然,除了會期不同,兩個會議由於職責、性質不同,功能也有不同。舉例來說,在會議期間,人大代表可以按規定提交“議案”,而政協委員可以按規定提交“提案”;人大會議召開期間,政協委員也列席會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計劃、預算報告等,但與人大會議不同的是,政協是討論這些報告,提出意見和建議,不表決,不作出決議,而人大是審議、審查這些報告,要通過表決作出決議。

還有按慣例兩會上要審議、審查“七大報告”:人大代表要審議或審查政府工作報告、計劃報告、預算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政協委員要審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這些報告與我們每個人都密切相關,涉及就業、收入分配、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扶幼等等。每年兩會期間,5000多名代表委員齊聚一堂對這些報告發表真知灼見,反映廣大民衆和各界的聲音,尋求“最大公約數”。總之,全國兩會是一個彙集民智、反映民意、影響民生的重要政治舞臺。(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