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維安嚴 採訪限制再加碼

大陸全國兩會維安和採訪限制,今年更加嚴格。圖爲記者進到人民大會堂,需感應記者證、臉部辨識、隨身器材過X光機、維安人員持金屬探測器掃描全身。(藍孝威攝)

大陸全國兩會是每年開春的政治重頭戲,會安排各省市團組輪流開放媒體採訪。上海團堪稱最會行銷自己的No.1。(藍孝威攝)

「各位記者朋友,今天的團組開放日到此爲止,由於會務組還有事情要和代表宣佈,請媒體記者先行離場。」6日下午5點,當人大福建團會議的主持人下了「送客令」後,熟識的記者們相視一笑,心照不宣收拾器材往門外移動。

笑出來的記者,代表他們去年曾來採訪福建團,經歷過堵訪泉州市長蔡戰勝的混亂推擠場面。當時金廈海域大陸漁船翻覆致死新聞正熱,大陸輿論沸騰,當天會議一結束,在場的臺媒立刻拔腿向前衝,陸媒、日媒見狀跟着左右包抄,呈「口袋戰術」將蔡戰勝緊緊包圍堵在電梯口訪問。當他回答完畢,維安人員立刻「強勢排障」撈人,並且推開記者隔出距離,有人因此不慎撞倒。

記取去年教訓,今年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駐地賓館,維安等級升高不少。不只建築物入口處門禁森嚴,各樓層也佈下重重警戒,拉起封鎖線,避免記者亂闖。想要採訪,必須事前報名,讓會務組掌握名單,進入會議室前必須簽到登記。

以福建團駐地、位於西直門的國二招賓館來說,當天下午本報記者趕場,從北京飯店轉場至國二招,賓館旋轉門前有一名穿黑色風衣的哨兵和一名穿軍服的衛兵把守。哨兵問明記者來意,低頭對着領子上的無線電呼叫,通報記者名,請示是否放行,待指揮中心確認後,還需要請會務組人員出面領走記者。

當天下午在北京飯店國際會議中心開放採訪的人大上海團,安檢同樣滴水不漏。當大家準備從長安大街上的正門進入北京飯店時,被告知已管制通行,不能直接穿越一樓大堂,必須向西繞一大圈步行到北京飯店後門外排隊,等候進場。

進門時感應記者證、刷臉對人、隨身器材過X光機、維安人員持金屬探測器掃描全身,則是前往兩會各場合,包括人民大會堂、梅地亞新聞中心、各團組駐地賓館的標配流程。

除了安檢升級,若從宣傳的角度,上海團則可謂是大陸各省市團中的「銷冠」。在簽到臺旁邊擺起長桌,上面堆滿各種文創紀念品,包括環保提袋、冰箱貼、書籤、筆記本、立體畫冊...琳瑯滿目,上面有上海各種著名地標。看到大家圍觀,工作人員小聲催促記者:「不要只光是看啊!喜歡就帶走!請多幫忙宣傳上海!」

上海團的熱情讓人印象深刻,和其他省市比較,發現開放心態、好客主動、勇於自我行銷,似乎是上海人與生俱來的DNA,難怪經濟發達程度名列大陸第一。

上海團熱情好客,維安同樣也上緊發條。在會議開始前,記者趁空檔去了趟洗手間,出口處有維安主管叮囑下屬,要注意記者上廁所時,嚴禁攜帶錄影/音設備,想必不是爲了預防偷拍,而是禁止媒體趁官員、代表上完廁所後在門口堵訪。

記者爲了採訪兩會能有多拚?5日人大開幕式當天,各家幾乎凌晨5點、天還沒亮就出門,只爲在大會堂搶佔理想的攝影機位。7日上午10點的外長記者會,往年提前1小時入場,今年因爲中美、俄烏、臺海都是熱點話題,大家7點多就抵達梅地亞新聞中心排隊,由於排隊人龍太長,記者會現場提早至8點開放,短短10分鐘就已座無虛席,晚來的記者,只能到一樓咖啡廳看電視直播。

每年的兩會猶如大陸的大型政治展演臺,對照十年前採訪環境的寬鬆,如今維安措施只有更嚴,今昔對比,冷暖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