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檔債券ETF 規模增逾200億

因美國聯準會利率政策難料,壓抑債券ETF買氣,今年至今規模減少近1,317億元,但仍有部份逆勢吸金,從規模增加前十大債券ETF來看,以投資等級債ETF,及天期較短的非投等債ETF上榜爲多,其中凱基A級公司債(00950B)、羣益優選非投等債(00953B)規模更是倍增且增幅逾200億元。圖/freepik

今年來債券ETF規模增加前十大

相較股票ETF今年以來規模增加近6,000億元,因美國聯準會利率政策難料,壓抑債券ETF買氣,今年至今規模減少近1,317億元,但仍有部份逆勢吸金,從規模增加前十大債券ETF來看,以投資等級債ETF,及天期較短的非投等債ETF上榜爲多,其中凱基A級公司債(00950B)、羣益優選非投等債(00953B)規模更是倍增且增幅逾200億元。

投信法人表示,市場不確定性猶存,既能提供收益,資產品質也無虞的投資等級債ETF,仍相對具吸引力,且鑑於經濟具韌性,非投等債發行企業營運仍屬健康,吸引部分資金持續配置於收益水準更高的非投等債ETF來掌握息收。

展望美國降息後的債市,國泰投資級公司債(00725B)基金經理人李育齡指出,市場提前反映降息預期,金融業三大部門同步加碼債券,卡位寬鬆行情。根據金管會統計,2025年7月金融三業合計回補債券達2,294億元,終結連續三個月的拋售潮,更創近一年半以來最大單月買債量。

觀察今年以來美國信用風險利差走勢,由於信用利差是市場用於判斷髮債機構未來違約風險的預期,因此當債券利差越大、代表信用風險越大。4月初川普宣佈公佈對等關稅、導致債券信用風險利差擴大,其中以非投等債最爲劇烈,但隨着關稅雜音變小,債券買盤迴溫,投等債利差提前收窄且回到接近年初之水準,顯示在動盪時投等債亦展現韌性,適合投資人在降息重啓後,以分批佈局方式追逐領息目標。

羣益優選非投等債(00953B)經理人李忠泰分析,隨大而美法案通過、關稅結果陸續出爐,政策面不確定性消退,整體市場風險偏好回溫,帶動信用利差穩定收斂,資金方面也呈現連續數週流入,支撐非投等債表現。除此之外,美國第二季財報季企業表現亮眼,發債公司財報與財測優於預期比例高,且對關稅擔憂相較第一季有所減緩,故在基本面穩健,以及非投等債具備收益吸引力,仍有望持續吸引資金配置,表現仍值得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