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類ETF 市場規模兩樣情

今年以來股債ETF均受到川普關稅波及,資產規模都逼近3兆元的臺股、債券二大類ETF,3月中斷規模持續穩健成長的趨勢,雙雙減少逾百億元。圖/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以來ETF市場規模變化

今年以來股債ETF均受到川普關稅波及,資產規模都逼近3兆元的臺股、債券二大類ETF,3月中斷規模持續穩健成長的趨勢,雙雙減少逾百億元,但臺股ETF短線因臺股反彈與逢低買盤涌入,至4月18日止,今年整體規模顯現逆勢增加257億元,反觀債券ETF受美國聯準會遲未降息拖累,淨值與人氣同步衰退,規模減少高達1,158億元、失血慘重。

統計臺股ETF與債券ETF規模變動,由於淨值快速滑落及資金退場避險,3月規模明顯下滑,但因臺股歷經4月初重跌後逐步反彈,臺股ETF因高息ETF人氣歸隊,整體規模快速回升,統計今年來至18日止增加257億元。

以臺股ETF今年以來規模增加最多的基金來看,季配型高息ETF仍是支撐的主力,其中元大高股息(0056)增加511億元最多。

其次元大臺灣50(0050)增加303億元、羣益臺灣精選高息(00919)增加297億元、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增加255.91億元。

債券ETF則因川普政策不確定性高,連帶影響聯準會政策,加上通膨黏滯,預料強化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對貨幣政策的觀望態度,甚至傳出美債在內的美元資產恐遭拋售,債市投資人信心動搖,導致今年國內債券ETF規模大減1,158億元,尤其是長天期美債ETF減少最多;少數增加逾百億元以上,僅羣益優選非投等債(00953B)與凱基A級公司債(00950B)。

另外,海外股票ETF部分,不論鎖定日股、陸股的ETF或科技主題5G、電動車相關ETF,都因爲全球股災衝擊,今年來規模幾乎都是小幅衰退。

投信法人表示,短期關稅戰難定調下,臺股呈現區間波動的可能性仍高,但若後續川普待達成其談判目標,可望連帶出現降稅、減少科技監管、強化AI與美國基建等利多上桌,有助帶動臺灣相關供應鏈商表現。

近期臺股大盤跌破2萬點,本益比也回到長期平均15倍水準,10年線位置15,000點附近,加上臺灣企業本次庫存問題不如2022年嚴重,因此,預期中長線不看淡,基金買氣仍可望隨整體市場走向逐步回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