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微流行/壓氣儲能 創3世界紀錄

能儲一號利用產鹽區的鹽穴,進行壓縮空氣儲能蓄電。圖爲相關工程執行系統。圖/取自中國能建集團

全球首座三百兆瓦「壓氣儲能示範工程」全容量發電儀式近日在湖北應城舉行,這項利用產鹽區開採鹽後的空腔進行「壓縮空氣儲能」,創下三項世界紀錄,能有效解決新能源發電的間歇性、波動性問題,也爲大陸鹽穴資源利用開啓新的可能。

上述工程爲「能儲一號」,由大陸中國能建集團主導,斥資人民幣廿億元,聯合百餘家單位打造而成,於九日正式啓用。

綜合中國能建集團、央視報導,該工程實現關鍵核心裝備和深地空間利用產品百分之百國產化,填補多項國際空白。其中,工程儲能容量達一五○萬度電,轉換效率近七成。

能儲一號位於湖北應城,當地是全大陸井礦鹽主產區,地下鹽穴溶腔容積達四千餘萬立方公尺。工程使用地下儲氣空間七十萬立方公尺,相當於二六○個標準游泳池。在地下近一千公尺深處,要確保空氣「壓得進、儲得住」,還要解決鹽滷對設備的腐蝕,並非易事。

而壓縮空氣儲能是一項新型蓄電技術,特點在於建設週期短、大功率、長時間、高安全、長壽命,是目前除了抽水蓄能之外最爲成熟的物理儲能技術之一。該工程儲能的原理,系在用電低谷時,利用富餘電能將空氣壓縮並儲存於鹽穴中;在用電高峰時釋放高壓空氣,透過加熱膨脹驅動空氣透平發電機組,提供穩定電力。全大陸鹽穴資源分佈廣泛,若活化資源,能實現一千萬千瓦裝機容量的鹽穴儲能能力,相當於一座特大城市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