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人物/嶽豐董座 跟著川普佈局

東莞臺商協會榮譽會長、嶽豐科技董事長葉春榮。記者林宸誼/攝影

以生產傳統連接線材起家的嶽豐科技(6220),曾在2016年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的同一天,決定以4,000萬美元、100%收購美國Monoprice;隔年並在菲律賓成立銷售公司和工廠,沒想到今年再次遇上美國對全球課徵對等關稅,其中對菲律賓課徵僅17%,讓嶽豐意外受惠,背後推手是該公司董事長葉春榮。

葉春榮因不滿於現狀,從19年前就開始力圖轉型,從「生產一條龍」進化到「產銷一條龍」,分別在2006年、2016年併購美國實體通路商Prime Wire&及Cable電商平臺Monoprice,整合線上線下通路打入美國市場,並切進車用與5G相關線材,被喻爲「美國概念股」。

葉春榮指出,中美貿易戰後企業最擔心的,是什麼都不確定,尤其川普2.0,貿易戰何時結束、通膨是否發生、關稅影響生產基地佈局、供應鏈可能斷鏈、客戶訂單可持續性,都是不確定。至於臺商要如何求生存,他認爲現階段企業保命,就是停、聽、看等待時機,掌握現金流與客戶溝通談判,企業內部開源節流。

他表示,當時到菲律賓,先是買地設銷售公司,2023年起租廠房跟倉庫。「去年原本要蓋廠房,後來川普選上美國總統後,就決定繼續租廠房。」葉春榮苦笑地說:「雖然我們公司很靈活,一直變,但川普變得比我們還快,所以現在公司投資變得比較保守,現金留多一點。」

受川普1.0衝擊,嶽豐決定到東南亞設廠,考察過所有國家後,剩下越南、泰國、菲律賓,他表示,「從成本來看,最便宜是越南、其次是菲律賓,最高的是泰國。」

精於成本控制的葉春榮進一步分析:「臺企只要遷出大陸,不管到東南亞或回臺,成本都得要加上10%到12%。」他解釋,東南亞效率只有大陸七成,此外所有東南亞國家供應鏈完整性不如大陸,「但是那時川普1.0課大陸25%左右,爲了這25%關稅,企業不得不出去。」

而選擇菲律賓不選擇越南,葉春榮認爲,首先越南也缺電,有38%電力跟大陸採購,此外越南人口才9,000萬,未來一定會缺工。加上越南未來很有機會會被美國盯上課高關稅,因爲2018年中美貿易戰一開始打,很多陸企都往越南搬。

此外,越南勞工每次罷工就得要加薪,葉春榮指出,越南罷工兩次,人工成本就等於這次美國對越南課46%的關稅。」

嶽豐目前在江蘇無錫和廣東東莞各有一個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