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藝術交流營 原住民歌舞「慶豐收」畫下句點

▲兩岸青年藝術交流營結營儀式上,楊毅周(左三)加入《慶豐收》歌舞。(圖/記者陳冠宇攝)

記者陳冠宇/北京報導

爲期一週的「草原之約 青春交響」兩岸青年藝術交流營,昨(10)日於北京舉行結營儀式。臺灣原住民帶着全場團員、工作人員與主辦方一同參與《慶豐收》歌舞,爲此行劃下句點。大陸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表示,兩岸青年越走越近,兩岸未來就越走越光明。

本次交流營由大陸全國臺聯和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主辦、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臺辦承辦。期間,共58位臺灣原住民與青年參訪烏蘭察布的特色企業、博物館與草原等,更首度獲邀參加那達慕大會開幕式並進行熱場表演;一行還在北京遊覽慕田峪長城、故宮。

▲原住民重現《原心.蒙地》舞蹈。(圖/記者陳冠宇攝)

楊毅周在結營儀式上致辭表示,「回望這八天的旅程,每一段足跡都印刻着文化的溫度,每一張笑臉都閃耀着青春的光芒」。他還提到,「我們始終相信,兩岸的青年一定要走近,越走越近,兩岸的未來就會越走越光明。」

楊毅周指出,這一次活動創新的文化體驗加藝術共創和生態研學模式,是期望爲大家搭建一座沒有隔閡的橋樑;未來將繼續打造更多這樣的平臺,讓更多的臺灣青年們走進大陸的城市、鄉村、工廠、校園,在親身體驗中讀懂真實的中國。

▲烏蘭察布市臺辦辦公室主任石宏斌。(圖/記者陳冠宇攝)

烏蘭察布市臺辦辦公室主任石宏斌致辭表示,「四子王旗那達慕大會的沸騰現場,走進了你們的身影,獻上了極具寶島風情的歌舞。當臺灣羣山間的音樂、舞步與草原悠揚的長調,激昂和古典交相輝映,那一刻,臺灣的羣山與內蒙古的草原在歌舞中深情相擁,讓千萬觀衆見證了兩岸少數民族文化的相融共生。」

交流營團員洪小姐分享參訪感受時說,她抱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心態來到內蒙古,這幾天也有很多不同的體驗。她提到,身臨其境的當下,比在電視機前觀看(內蒙古風景)多了萬分的感動與激動,謝謝這份珍貴的禮物。

▼團員觀看交流營回顧影片。(圖/記者陳冠宇攝)

另一位原住民團員雷先生分享,臺灣原住民與大陸蒙古族的生活方式都深刻反映與自然環境的緊密連結,儘管地理距離遙遠,兩地民族在文化的價值、對自然的尊重,以及族羣認同的維護上有共鳴,未來能夠更透過文化交流、學術合作等,促進不同民族間的理解與支持。

結營儀式上,臺灣的團員帶來多首歌曲演奏與舞蹈表演。其中,臺灣十族原住民再度重現那達慕開幕式上表演的《原心.蒙地》傳統舞蹈,並加碼帶來《海洋之歌》、《慶豐收》歌舞。

▼「草原之約 青春交響」兩岸青年藝術交流營結營儀式。(圖/記者陳冠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