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馬術代表隊奔騰榕城 200多名選手連3天比拚騎術
▲ 第三屆海峽兩岸(福建)青少年馬術邀請賽 。(圖/翻攝 2025海青節,同下)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第十三屆海峽青年薈重點活動之一,由福建省馬術協會主辦的「2025第三屆海峽兩岸(福建)青少年馬術邀請賽」3日在福州正式拉開帷幕。來自海峽兩岸的20支青少年馬術代表隊、200餘名選手齊聚榕城,以賽傳情,開啓一場技藝與文化交融的體育盛會。
本次邀請賽爲期三天,分爲地杆賽與場地障礙賽兩個主要比賽項目,場地障礙賽又細分爲30cm、60cm、90cm與110cm等四個難度級別,滿足不同年齡及技術水平選手的參賽需求。透過這樣的專業比拼,不僅檢驗了選手們的騎術與協作能力,也爲兩岸青少年提供了交流與成長的寶貴平臺。
12歲的沈書豪來自臺灣彰化,自四歲起接觸馬術,至今已參與過數十場兩岸馬術比賽。他分享,「騎馬感覺很威風,也讓我更有自信。大陸選手的馬術技術真的很厲害,也很熱情,很開心能和他們成爲朋友。」
來自金門的14歲選手郭宜家是第三次參加該賽事。爲了此次比賽,她提前一個多月密集訓練。在她看來,大陸馬術選手訓練刻苦、實戰經驗豐富,是學習的好榜樣。「希望能透過這次切磋,學到更多自己平時沒掌握的技巧。」她說。
此次邀請賽不僅促進了青少年選手間的互動與交流,也吸引了衆多兩岸馬術界人士參與與關注。臺灣彰化三春森林馬術俱樂部負責人沈清洲,從事馬術事業超過40年,長期推動兩岸馬術合作,活動當天受聘爲福建省馬術協會海峽兩岸交流委員會顧問,
沈清洲表示,「近年來,大陸馬術發展迅速,無論是在場館建設還是教學資源上,都具備強大實力。我也樂於將我的經驗帶到福建,助力當地馬術事業的發展。」
▲ 兩岸青少年奔騰馬場 。
金門縣體育會馬術委員會主任吳錫鋪也已連續三年率隊參與。他表示,大陸馬匹資源豐富,教練素質逐年提升,爲兩岸青少年提供了優質的學習環境。他希望今後能帶領更多臺灣學員來陸參賽交流,深化彼此情誼。
福建省馬術協會秘書長楊榕生指出,本屆邀請賽採用「賽事+文化+旅遊」融合模式,不僅強化了競技層面,也拓寬了交流維度。賽後,兩岸青少年還將共同參與爲期兩天的文旅研學活動,深入體驗福州本地歷史文化與非遺技藝,從而實現體育與文化的雙向互動。
作爲目前唯一一項由人與動物協同完成的奧運競技項目,馬術運動兼具技巧性與藝術性,馬匹亦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古代戰馬奔騰沙場到當今賽場上的飛躍騎手,中國馬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如今,福建馬術產業快速發展,已成功舉辦多項大型賽事,吸引臺灣多支馬術隊伍參與,進一步促進了兩岸的深度融合與合作。
福州擁有天然的地緣優勢和文化親緣,爲兩岸交流提供了便捷條件。此次賽事不僅加強了體育交流,更爲臺灣馬術人才來陸發展提供了平臺。包括教練、裁判、馬術教育等領域的靈活合作。
福建省馬術協會表示,未來將以此次賽事爲契機,通過協同配合的組織架構、嚴謹周密的賽事安排與多元立體的宣傳推廣,全力將本項賽事打造爲極具文化辨識度與兩岸特色的青少年馬術品牌。
協會計劃未來推動兩岸青少年馬術騎手聯合培養計劃,開發共通的馬術研學課程、實現騎手互派集訓,並探索規劃「海峽馬術走廊」,促進兩岸馬匹檢疫互認與良種流通,爲深化兩岸體育合作注入新動能,讓更多兩岸青年在奔馳的馬背上書寫未來。
▼ 海青節馬術比賽深化兩岸體育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