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論述攻防!羅智強、鄭麗文強調九二共識 郝龍斌重申不跪美不舔共
由TVBS與聯合報主辦的國民黨主席選舉辯論今天登場,6位黨主席候選人鄭麗文(左起)、卓伯源、郝龍斌、張亞中、蔡志弘、羅智強辯論前一同握手合影。記者許正宏/攝影
國民黨主席選舉戰況白熱化,聯合報、TVBS共同舉辦「國民黨黨主席選舉辯論會」今晚6時登場。在第二階段媒體提問,首先聚焦國民黨兩岸路線,由聯合報副總編輯蔡惠萍代表提問。候選人郝龍斌強調臺灣應對美中維持等距友好;候選人羅智強說,國民黨失去對兩岸交往基石「九二共識」 失去論述的自信心,過去可成功,爲何沒信心未來可成功?候選人鄭麗文表示,臺灣要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重新大力推動兩岸交流對話。
在第二階段媒體提問,先就國民黨兩岸路線請教所有候選人看法。候選人卓伯源說,國民黨是創建中華民國的政黨,兩岸關係是國民黨強項,他提出「一箇中國、河洛傳承、復興中華」,兩岸都主張一中,中華民國憲法是一中憲法,對岸憲法也是。他認爲,兩岸主權同而不分,兩岸治權互不否認,因主權同而不分,所以沒有兵戎相見的必要、可能,另外治權互不否認,臺灣可以維持人民的自由、民主方式。也因此,兩岸可全面交流、互相提攜,達到共存共榮。
郝龍斌說,他對美國、大陸的立場一貫,「親美不跪美」,「和中不舔共」,「友日不媚日」,臺灣應對美國和中國大陸維持等距友好關係,這才符合臺灣利益,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前提、對話基礎下,推動兩岸交流,大陸也要尊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而且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之下,對話代替對抗,澄清九二共識不等於一國兩制。民進黨選擇無腦仇中,無恥跪美,這都是不對的,未來在兩岸政策上,國民黨一定要勇敢繼續追求務實的交流,因爲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是臺灣深層發展最關鍵的因素,交流中既要強化兩岸友誼,更重要要爲臺灣人講出真心話。
郝龍斌表示,當年他在臺北市長任內,赴北京和政協主席見面的時候,曾直接要求北京,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臺灣不希望飛彈對準臺灣的要求,像臺中市長盧秀燕面對美國在臺協會(AIT)的時候,勇敢表達臺灣拒絕萊豬的立場。 國民黨的原則就是,「我們可以站着握手,但不要跪着送禮。」
候選人張亞中說,兩岸敵對,要維持現狀嗎?民進黨的臺獨一定走向武統,國民黨如果繼續維持現狀,大陸的解決方法就是武統,最後就是一國兩制。他認爲要走向和,再走向合,這是確保臺灣的方法,兩岸統一不是誰吃掉誰,而是共同創建美好未來。
候選人蔡志弘表示,自己早在1990年就提出類似「一中各表」的主張,隨時空環境變化,他現在提出「二五諒解」,也就是在一中內涵下相互理解,解開兩岸僵局。這其中考量到雙方最大難處,讓雙方各退半步,兼具創新務實,共同謀求僵局解決之道;一中內涵最有包容性,包容了「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主張。
羅智強表示「克服自卑感,找回光榮感」,前總統馬英九執政八年中,兩岸和平、繁榮、穩定、友善,當時大陸人都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什麼時候國民黨對兩岸政策失去自信?對兩岸交往基石「九二共識」 失去論述的自信心。
羅智強指出,自己做過兩岸事務幕僚工作,包含馬習會、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相關工作,非常清楚國民黨兩岸政策是最禁得起檢驗的,兩岸需要友善互動的交往,永遠不要面對像烏克蘭一樣的慘況;這就一定要對自己有自信心,像自己就對國家認同有信心,「我是臺灣人、我是中國人,我的中國就是中華民國」,對兩岸政策就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過去可以成功,爲什麼沒有信心未來可以成功?
鄭麗文表示,兩岸兵兇戰危,臺灣不能成爲下個烏克蘭;兩岸和平,年輕人不要上戰場成爲炮灰;兩岸和平,臺灣經貿纔有活水及商機,臺灣要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重新大力推動兩岸交流對話。
鄭麗文主張,兩岸要和解、要合作,開創百年和平基業,在兩岸同屬一中、中華民國一中憲法底下,大開大合,不能夠再自相殘殺,兩岸要強強聯手,一加一大於二。對岸不只是市場,人才、技術、文化、歷史都可以讓臺灣站在巨人肩膀上傲視全球,希望兩岸人類文明的新高峰,相信兩岸合作可以解決臺灣非常多問題,讓臺灣年輕人在巨人肩膀上發光發熱,讓全世界看到年輕人新創、博愛、包容,中國大陸對臺灣人而言絕對是機遇,大家不要用無謂的仇恨將臺灣推向毀滅,這是國民黨莊嚴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