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靚人物/銀河通用機器人創辦人兼 CTO 王鶴把機器人推向日常生活
銀河通用機器人創辦人兼CTO王鶴,將具身智能大模型落地人形機器人,從零售到工業實現技術與商業並行的新佈局。(新華社)
隨全球人形機器人競賽升溫,大陸新創力量中,一批兼具學術與產業背景的創業者備受矚目。其中,擁有北京清華電子系學士、美國史丹佛大學博士學位的「90後」北大教授王鶴,兼具紮實學術與產業經驗。他創立的銀河通用機器人以具身智能大模型爲核心,致力將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推向日常生活。
創業短短兩年,王鶴便獲得美團、寧德時代等巨頭投資支持,將學術研究與商業實踐結合,展現新世代創業者的跨界能力。
高價值技能 創造經濟效益
作爲北京大學前沿計算研究中心(CFCS)的助理教授和博士生導師,銀河通用創辦人兼CTO王鶴,是大陸具身智能領域少數兼具學術背景與商業視野的創業者。自2023年5月創立銀河通用以來,他將精力集中於將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帶入實際應用場景。與宇樹科技的王興興不同,他並非以舞臺表演或技術炫酷取勝,而是專注於可持續、可盈利的場景落地。
銀河通用推出的Galbot系列配備自研具身大模型,能完成移動、抓取與放置等操作,目前已在北京開設近十家24小時無人值守藥店,每天服務上千顧客,並計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佈設百家「無人值守零售店」。王鶴認爲,零售業是機器人進入市場的理想起點,因該行業規模大、任務多,即使出錯損失也小,適合測試通用技能、快速驗證市場。
王鶴在訪談中強調,具身智能核心不是單純做出華麗動作,而是創造真正經濟價值,「智能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銀河通用專注於高價值技能,如Mobile、Pick and Place(移動、抓取、放置),透過合成數據訓練模型,提升效率,降低對實地數據依賴,並提高跨場景泛化能力。雖然距離「什麼活兒都能幹」尚需五至十年,但成熟基礎技能即可開啓零售、倉儲、工廠等數千億元市場,讓人形機器人成爲可靠勞動力替代。
全棧思路 技術與商業並行
在技術與產品研發上,王鶴展現明顯「全棧思路」。與外界所想不同,銀河通用硬體團隊人數多於軟體,因爲Galbot需24小時穩定運作,零件可靠性與整機迭代要求極高。產品依車規級標準打造,確保硬體與模型穩定配合,而非只作短暫演示的研發平臺型機器人。他強調,產品須按車規級甚至更高標準打造,確保硬體與模型配合的穩定性,而非只做短暫演示的研發平臺型機器人。
銀河通用不僅在零售與藥店場景實現商業化,也在工廠、車企SPS分揀等場景進行概念驗證(POC),累積實戰經驗。數據策略上,他採「真假融合」,結合少量真實數據與大量合成數據打造具身大模型,使Galbot能快速適應新場景,且訓練成本低。核心不在於數據規模,而是能否轉化爲可落地技能。
王鶴的務實策略也讓銀河通運在短時間內吸引多個資本青睞。天使輪獲美團投入人民幣七億元(下同),A輪由寧德時代和溥泉資本領投11億元,刷新大陸具身智能單筆融資紀錄。近期,企查查還顯示,北京銀河通用新增寧德時代全資子公司及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基金爲股東,註冊資本增至42.26萬元。
王鶴曾說,「造出一千臺機器不難,難的是能否賺到錢。」他推動「技術與商業並行」,一方面強化算法與數據基建,另方面讓機器人儘早投入現實應用,形成「研發-測試-商業」閉環。比起追求表演場景,王鶴更聚焦能產生實際收益的業務模式。
銀河通用先磨練核心技能,再透過零售、藥店等可複製場景驗證模型,最終逐步擴展至工業、醫療等複雜場景。他深信,這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持久的商業遠見與創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