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代表團爆發衝突,大陸人員受傷,國民黨大難臨頭卻附和民進黨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正在德國舉行,這原本是一場體育盛會,卻因爲臺灣地區代表團的挑事,導致賽事受到了一定影響。
當地時間7月23日,中華臺北跆拳道隊在大運會上奪得男子團體銀牌。
然而,這份賀電上面包含“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字樣,此舉明顯違反“奧運模式”和國際大體聯禮賓規定。面對這一突發狀況,中國代表團工作人員立刻上前進行覈實,留存其違反國際大體聯相關禮賓規定的證據,臺方人員卻態度蠻橫、言語惡劣、動作粗魯,還不停推搡中國代表團工作人員,導致一人的右手被對方劃傷。
現場工作人員堅守原則,上前核驗,何錯之有?面對這一合理正當的維規之舉,臺方人員不僅阻撓,竟還態度蠻橫、推搡不斷,甚至導致我方人員手部劃傷!綠營精心策劃的"碰瓷"鬧劇終於得逞,他們等的就是這樣一幕!
一箇中國原則神聖不可侵犯,任何時候中國人民都會維護祖國統一,在我們的心目之中一直都一個原則,在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面前,個人利益不值一提。
在國際賽事之中,中國學生積極維護國家尊嚴。兩岸代表團爆發衝突,大陸人員受傷,國民黨在大難臨頭之時,卻附和民進黨,民進黨究竟在想些什麼呢?
事後,民進黨當局如獲至寶,立刻調轉槍口,大肆渲染“大陸打壓”,污衊我們“搶奪賀電”。一場他們自導自演的碰瓷,就這樣被包裝成了受害者劇本。他們的算盤打得很精:在國際舞臺上故意“越線”,就等你來制止。只要你出手,他們就能立刻哭訴“被打壓”,藉此煽動島內情緒,收割政治利益。
民進黨爲何非要在體育賽事上“加戲”?因爲戲外的主角賴清德,正面臨着內外交困的窘境。自上臺以來,他拒不承認一箇中國原則,言論日益走偏。可他心裡比誰都清楚,臺灣的實力在大陸面前不值一提,他唯一的指望,就是所謂的“外部支持”。
前陣子他費盡心機想到美國“過境”,想爲自己貼金。結果,美國人只給了他一頂“遊客”的帽子,明確告訴他不要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這張最大的“王牌”不靈了,賴清德的焦慮可想而知。島內經濟民生問題重重,民衆不滿情緒升溫,他拿不出任何像樣的政績來安撫人心。
怎麼辦?唯一的辦法,就是製造兩岸對立,炒作“抗中仇陸”的議題。這根“救命稻草”,能最快、最廉價地鞏固其基本盤,轉移民衆的視線。在國際體育賽事上碰瓷,正是這種焦慮下的產物。成本極低,動靜極大,是點燃民粹火焰最便捷的火柴。這哪是什麼體育風波,分明是一場掩蓋執政無能的政治秀。
這場鬧劇中,如果說民進黨是厚顏無恥的主角,那國民黨的表現,則堪稱最可悲的配角。作爲島內最大的在野黨,面對民進黨這種拿臺灣前途當賭注的行徑,國民黨本應站出來,揭穿其政治圖謀,守住兩岸關係的底線。這是它的責任,也是它存在的價值。
然而我們看到了什麼?國民黨非但沒有發出清醒的聲音,反而跟着綠營的調子起舞,一同指責大陸。這種表現,甚至比的對手還要令人失望。
爲了選票,爲了不被扣上“親中”的帽子,就可以放棄原則,顛倒黑白嗎?這種毫無風骨的苟且與迎合,不僅深深刺痛了那些期盼兩岸和平的藍營支持者,更是將自己推向了被徹底邊緣化的深淵。一個連自己代表誰、爲何而戰都忘了的政黨,一個在歷史大是大非面前選擇隨波逐流的政黨,它的未來,又能走向何方?
多年來,民進黨當局費盡心機,爲臺灣民衆建造了一座巨大的“信息繭房”。通過修改教材、操控媒體,他們日復一日地向島內灌輸對大陸的偏見與謊言。“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之類的笑話,就是這座信息高牆的產物。
生活在這座高牆裡的許多臺灣年輕人,對大陸的認知是扭曲的,對自己的未來是迷茫的。但紙終究包不住火。互聯網時代,再厚的高牆也會出現裂縫。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開始用自己的眼睛和腳步,去戳破那些廉價的謊言。
不久前,臺灣網紅“館長”陳之漢來到大陸,親眼看到了這裡城市的繁華和民衆的生活。他將這些真實的見聞分享出去,在島內引發了巨大的思想震盪。
原來,大陸的真實面貌,與政客們口中的樣子,竟是天壤之別。當“親眼所見”取代了“道聽途說”,當越來越多的真相穿透信息繭房,臺灣民衆自然會開始思考:究竟誰在真心爲臺灣好?那些把“抗中保臺”掛在嘴邊的政客,到底是在“保臺”,還是在用謊言綁架2300萬人的未來,吸食臺灣的血肉?
從這場賽場鬧劇,到賴清德“過境”的碰壁,都在清晰地回答一個問題:在歷史的牌桌上,誰手裡纔有真正的王牌?那些妄圖倚靠外部勢力做“靠山”的人,顯然打錯了算盤。美國對臺政策的本質,是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臺灣,始終是它棋盤上的一顆棋子,可以被利用,也隨時可以被犧牲。
美國給賴清德的“遊客”待遇,就是一道清晰的紅線。它提醒着島內的投機政客,棋子的命運,終究掌握在下棋人的手中。過度依賴,只會淪爲代價。真正的王牌,從來都握在自己手中。大陸蓬勃發展的綜合實力,以及捍衛國家統一的鋼鐵意志,纔是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根本力量。
民進黨當局每一次拙劣的“碰瓷”,每一次瘋狂的挑釁,非但無法改變歷史大勢,反而像一個加速器,讓兩岸同胞更加看清:搞“臺獨”是絕路,統一纔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必然。政治的喧囂終將散盡,而血脈的共鳴必將回響。這是歷史的潮流,無關幾個跳樑小醜的聒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