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態度偏鷹 中國大陸則維持寬鬆政策

鮑爾在記者會未提及9月降息的可能,市場將此理解爲偏向鷹派,市場的預期降息幅度幾乎全面縮減,較反映美國利率走向的2年期債息上升,拖累該年期債價表現。美匯指數也因而持續上揚,並重回100左右的水平,是近2個月以來的高位,非美貨幣表現因而回軟。

美國今年第二季GDP年化增長3%,扭轉上季的0.5%收縮,高於預期的2.6%。進口驟降30.3%是主因,另外消費者支出增長加快,特別是商品支出,政府開支也有所回升,不過固定投資則出現放緩。今年第二季是美國關稅已提升,但對等關稅被暫緩的時期,數據顯示提前進口已結束,關稅不確性打擊投資意欲但消費動能未有大受打擊。整體而言,美國第二季的經濟不錯。

不過,美國的領先指標已出現經濟放緩的端倪,加上有效關稅高企,貿易政策可能對供應鏈做成干擾,價格上升也將拖累實質消費能力。市場可能低估貿易戰的影響,不錯的經濟或未能延續至下半年。股票配置上,下半年組合的防禦能力不容忽視,例如是考慮將部份獲利的倉位轉移至防禦能力較強的行業、或盈利能力較穩定的公司。

中國方面,經濟正處於增長壓力與結構調整的交織期。從製造業面來看,7月官方製造業PMI爲49.3,較6月下降0.4個百分點,已連續四個月低於50盛衰分界線,顯示製造業活動持續收縮。部分受多地洪災對生產環節造成衝擊,導致生產指數與新訂單指數下滑,尤其新出口訂單指數更跌至47.1,外需持續受壓。

庫存方面,採購量、原材料及成品庫存均出現下降,反映企業加速去庫存調整。然而,價格端出現反彈,7月製造業購進及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環比提升3.1與2.1個百分點,PPI年減幅有望收窄至3.4%,反映部分行業在「反內卷」政策帶動下價格回升。非製造業方面,服務業相對穩定略高於盛衰分界線,顯示增長動力有限;而建造業則回落2.2個百分點至50.6。

政策層面,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底召開會議,強調做好「十四五」收官工作,並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決定10月召開二十屆四中全會,制定「十五五」規劃。於會中提到,未來五年重點將從基建轉向以人爲本的領域,因此後續對於包括生育、教育、醫療、養老和技能培訓等等的領域或將受惠,促進第三產業比例提升和居民收入增長。

另在本次會議中特別強調要依法依規治理企業無序競爭,這顯示了中央對本輪反內卷態度進一步加強,而定立法規方式整治或改善市場不合理競爭,將有助長期供需平衡。

整體而言,下半年中國經濟面臨外需疲弱與內需結構調整的挑戰,製造業活動短期內仍承壓,非製造業及服務業表現相對穩健。隨着政策持續寬鬆,重點扶持科技創新、反內卷及擴大消費,尤其是服務業的發展,即使短期經濟增速有機會較第二季回落,但市場信心和政策支持有望助力經濟平穩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