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上漲後跨境支付概念股回調,2000萬億元市場將迎變局
跨境支付概念近期坐上“過山車”。Wind數據顯示,跨境支付指數自4月8日~4月22日迅速上漲,從1269點上漲至1500點上方,區間漲幅超15%。4月24日開始至今,又回調至1445點附近。
熱門概念股表現也震盪。以拉卡拉(300773.SZ)爲例,該股4月8日股價最低下挫至13.95元/股,隨後震盪上行,4月22日一度觸及29.99元/股高點。截至4月30日收盤,拉卡拉報收21.21元/股。此外,新晨科技(300542.SZ)、高偉達(300465.SZ)、信雅達(600571.SH)、海聯金匯(002537.SZ)等多隻“跨境支付概念股”也高度活躍。
跨境支付指數14天暴漲超15%又迅速回調背後,一場關稅衝擊下的跨境支付行業變局正在上演。短期來看,跨境支付行業面臨關稅政策帶來的壓力——合規成本增加、短期內跨境支付筆數和金額可能減少。中長期來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與全球供應鏈重構或爲跨境支付企業打開新的增長空間,行業洗牌已悄然開啓。
跨境支付指數大幅波動
跨境支付板塊的行情波動絕非偶然,其背後是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
4月中旬起,多部門密集發佈針對跨境支付、跨境金融相關利好政策。4月21日,央行、金融監管總局、國家外匯局及上海市政府聯合印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行動方案》,推動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功能提升和網絡覆蓋擴大,從提高跨境結算效率、優化匯率避險服務等五方面提出重點舉措。4月27日,商務部、財政部等六部門發佈《關於進一步優化離境退稅政策擴大入境消費的通知》,從推動離境退稅商店增量擴容、豐富離境退稅商品供給、提升離境退稅服務水平三方面提出了8條具體舉措。
市場層面,敦煌網等跨境電商應用在海外爆火進一步助燃資本市場情緒。4月中下旬,敦煌網一度“登頂”美區購物類APP榜單,阿里巴巴排名也居前。
不過,A股市場波動並不能反映跨境支付行業的全貌。博通諮詢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A股市場上跨境支付多爲概念股,與連連國際、尋匯、空中雲匯等跨境支付機構相比,實際交易體量值得探究。大多數時間,此類概念股在政策利好或有相關概念刺激時上漲,投資者更多是炒作短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資本市場概念爆紅前,部分頭部支付機構就在跨境業務方面取得突破。最新財報顯示,連連數字2024年全球支付業務總收入達到8.08億元,同比增長23.1%;全球支付業務總支付額(TPV)達到2815億元,同比增長63.1%。2024年,拉卡拉跨境支付交易金額492億元,同比增長14%。移卡2024年海外業務全年交易量超1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近5倍。
據安永年初預測,預計到2030年,跨境支付行業市場規模將達290萬億美元(約合2000萬億元人民幣)。
跨境支付的陣痛期
炒作潮水退去,關稅風波持續背景下,跨境支付公司受到哪些影響?
最直接的影響將體現在交易成本側。“在關稅影響下,跨境支付交易成本或將顯著推高。”中銀國際證券分析師楊思睿在研報中指出,機構也需要快速支持中國企業將供應鏈轉移至東南亞或拉美地區所產生的支付需求。
跨境支付利潤也將面臨多重擠壓。王蓬博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第一,關稅政策變化使跨境電商交易的合規性要求提高,可能引發監管機構對跨境支付行業的關注。非銀行跨境支付機構需加強對交易背景、資金來源等的審覈,以確保交易符合關稅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合規成本顯著增加。第二,支付機構在成本相對固定的情況下,利潤空間可能被壓縮。跨境電商賣家運營成本提高,爲維持利潤,賣家可能將部分成本轉嫁給支付環節。
不過,不少支付機構表示目前衝擊並不大。“支付環節處於交易後端,衝擊波尚未完全傳導。”一名跨境支付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這也給到機構一定的時間規劃應對舉措。
連連國際CEO沈恩光對此表示,跨境貿易行業大多已有應對方案。目前,跨境電商中80%以上都在多市場、多平臺運作。連連國際也在跟着中國商戶走出去,加強全球市場佈局。公司前期已經系統性構建形成了較好的合規能力,團隊對法律法規的理解也較爲專業。
另一方面,業內認爲,跨境支付企業的業務量或將短期下滑。
“加徵關稅將導致跨境電商賣家成本上升,商品價格上漲,進而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跨境電商交易量下降。”王蓬博分析稱,非銀行跨境支付機構的業務量與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密切相關,交易量下降直接導致其跨境業務量減少,短期內跨境支付筆數和金額可能減少。
危機中的轉機
但從長期來看,關稅衝擊下,跨境支付機構的挑戰與機遇並存。
“美國對世界多國加徵關稅,或將衝擊現有跨境支付結算體系,並推動建設新一代以人民幣爲核心的結算體系。”長江證券在研報中指出,中國跨境支付企業或將受益於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中不斷提升的市場份額,以及新的跨境支付體系的建立,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此外,跨境支付企業有望爲中國企業出海“開路”,迎來業績新增長點。
近期,在全球貿易格局加速調整的背景下,中國企業更積極出海建廠。
“我們協會的企業,前往越南設廠、在東南亞及海外設辦事處的企業佔比超過10%,數量超百家。”東莞市工貿發展促進會會長、東莞市佛愛娃工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雍程翔指出,越來越多出海企業在大力拓展或加深非美地區業務佈局,市場頻繁提及“到歐洲去”“到‘一帶一路’去”和“到新興市場去”。
華夏物流深圳分公司銷售負責人鍾呈輝也表示,近期,很多服裝、鞋帽領域的外貿客戶轉移了供應鏈,將工廠轉移至越南、泰國、菲律賓等地。也有外貿企業加大全球銷售平臺的佈局,拓展加拿大、英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地的市場。
在這一過程中,支付環節起到先行開路的關鍵作用。
“企業選擇跨境支付,核心要求是海外訂單資金能夠合法合規完成收款,快捷迅速轉化爲本地貨幣並支撐企業生產擴容。”雍程翔舉例,不論產品在迪拜、歐洲、波蘭還是俄羅斯上線,都需要支付平臺迅速根據當地匯率進行轉化,提供全球多幣種收款。
“跨境支付機構將加速開發其他地區,企業轉向東南亞、歐洲、非洲等市場,跨境支付亟需支持多幣種結算和區域化要求。”王蓬博稱。
“我們要沿着中國商戶走出去的線路進行佈局。”沈恩光也對記者透露,如今在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等地區有更多的中國企業投資建廠,不少交易正在往這些市場遷移。目前公司已經加強了東南亞、中東、拉丁美洲等市場的佈局。
行業洗牌也將加快到來。一名跨境支付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跨境支付佈局需要充足的資本金申請牌照,此外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差異大、合規要求不同,合規成本較高,中小機構入局困難。頭部機構憑藉資本、技術及牌照資源主導跨境支付行業。
華西證券分析師劉澤晶認爲,美國關稅政策對跨境支付行業形成衝擊,短期內加劇跨境支付行業洗牌,依賴低價策略的中小賣家退出,頭部機構集中度提升,長期將推動行業向合規化、區域化、技術驅動方向轉型。
對於跨境支付企業而言,爲外貿企業在支付端開路、探路,已從單純的業務擴張升級爲戰略性的增長引擎。
王蓬博認爲,爲應對關稅政策帶來的挑戰,非銀行跨境支付機構特別是頭部機構會加快業務創新。從傳統的支付服務提供商向綜合金融服務平臺轉型,爲跨境電商企業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此外,供應鏈金融、匯率對衝工具等相關產品將再次受到歡迎,原因在於關稅政策引發匯率波動,賣家需承擔更大的匯率風險,增加了運營成本和不確定性。
在這場2000萬億元市場的競賽中,合規是入場券,技術是加速器,而全球化視野是最終勝出的密碼。支付行業的進化浪潮,纔剛剛掀起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