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新國際醫院「鏡管家」智慧管控守護病安 榮獲鼎革獎肯定
▲聯新國際醫院許詩典院長、徐偉倫助理副院長(右三、四)鏡管家團隊。(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記者楊淑媛/桃園報導內視鏡是現代醫學診斷與治療的重要工具,協助醫師「直接看見」器官病竈,進行切片、止血、息肉切除等微創處置。聯新國際醫院助理副院長長暨數位發展部部長徐偉倫14日表示,然,內視鏡清消過程中只要出現一絲瑕疵,就可能造成交叉感染,因而重新檢視現有流程,思考如何以科技強化病安防線。
針對傳統人工登錄耗時、易漏記又難以追溯感染源等問題,徐偉倫率領聯新國際醫院數位發展部偕同典新智醫團隊,着手研發「ScopeSafe鏡管家—內視鏡閉環管理系統」,整合IoT物聯網與QR Code條碼串聯內視鏡、洗滌機及技術員,實現從使用到清洗、消毒、儲存與維護的全流程數位追蹤。
▲徐偉倫助理副院長暨數位發展部部長(中)與鏡管家團隊。(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徐偉倫指出,導入系統後,登錄時間由250秒縮短爲25秒,登錄率由88.6%提升至100%,消毒後再培養檢出病菌率降至0%。同時系統會自動記錄操作時間、機臺與人員身分,不僅能有效防堵感染源,更能在感染風險發生時精準追蹤,守護病患安全。
爲提升操作效率與防錯機制,鏡管家再升級導入RFID感應技術,醫護人員僅需感應卡即可完成登錄。系統能即時監測消毒液濃度與設備狀態,並串接醫工資產平臺,全面掌握維修紀錄與使用狀況。徐偉倫指出精準度、便利性與信任感,是落實AI與智慧醫療應用的三大核心。數位科技不只是紀錄工具,更是守護病安的智慧防線。
▲ScopeSafe鏡管家。(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在「ScopeSafe鏡管家」成功守護病患安全之後,聯新國際醫院再度以創新思維打造行動醫療新里程。面對桃園國際機場緊急醫療出勤場域的特殊挑戰,徐偉倫率領團隊全面優化「機場緊急醫療照護系統」,在分秒必爭的救命現場導入直覺化操作介面,落實即時記錄與線上同步,讓救護人員能在第一時間完成病歷紀錄與狀況回報。
系統採用直覺化介面與選項式診斷填寫,讓救護人員在緊急救援時能即時完成病歷紀錄,平均每份可節省約17分鐘作業時間。並整合護照OCR辨識、傷口拍照與線上標示等功能,實現「快速上手、行動裝置友善、資料即時同步」,讓救護車轉送資訊可即時傳遞至醫院端,協助醫師精準掌握病況、迅速接手治療。
聯新國際醫院長期推動醫療數位轉型,從智慧病房、IoT牀邊照護系統,到AI語音辨識、即時翻譯輔助、遠距視訊與雲端備援架構等,皆以臨牀痛點爲核心,自主研發並結合跨域合作,打造貼近醫護實務需求的智慧解方,於2025年《哈佛商業評論》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競賽中,以ScopeSafe鏡管家」榮獲「醫療創新轉型獎」、「桃園國際機場智慧化行動緊急醫療照護系統」獲得「智慧管理轉型獎」雙項殊榮,在獲獎率僅26%的競賽中脫穎而出,展現醫療科技創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