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咖啡店:2024增7000多家店,咖啡師困境凸顯

【連鎖咖啡店擴張背後:咖啡師面臨高壓力與職業困境】早上七點半,小吳推開位於北京房山區大學城附近商場內的連鎖咖啡店玻璃門。這家店門店數量位居全國第一陣營,小吳已在此工作三年,投身咖啡行業六年。 小吳從兼職工做起,成爲全職店員後,工資與門店單量掛鉤。2024年,該咖啡品牌多開7000多家門店,但公司規模和訂單量增長,卻讓小吳工作難度加大,他被困在嚴格的考覈標準中。 八點營業,八點半左右迎訂單高峰,15分鐘涌進23單,其中17單是生椰拿鐵。高峰期一小時接百單,小吳要應對顧客催促,盯着倒計時趕“及時率達標線”。 及時率是連鎖咖啡店重要KPI指標,系統設定一杯飲品製作需2分鐘,留給咖啡師僅30秒。此外,公司還要求咖啡師達到“標準化”操作。 小吳認爲,公司精確設定時間與行業競爭有關。工作8小時後,他拖着沉重腳步吃壓扁的早餐,且系統未算入額外工作時間。 如今,店裡“電子眼睛”功能增強,精確記錄飲品製作時長,派單系統接入AI大腦。公司採用AI排班系統,根據單量自動生成工時表,只關注“有效工時”。 新品推出讓員工頭疼,系統不給“練手”時間。爲控制成本,部分門店縮減員工數量、降低基本工資,提高製作效率要求。 小吳反映人手不足和出品時效不合理問題,得到“按標準執行”回覆。該連鎖咖啡店成立視頻監控部,實行月度評級管理制度,影響員工績效獎金。 小張在另一家連鎖咖啡店工作兩年,他認爲嚴苛流程未提升業務能力,自己像“玩昂貴咖啡製作玩具”。 數據顯示,近四成咖啡師在當前咖啡館工作不到兩年,大型連鎖店員工留存率低於小咖啡館。小張雖不喜歡工作環境,但因技能單一、求職難,只能繼續留下。

本文由 AI 算法生成,僅作參考,不涉投資建議,使用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