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雨...芒果開花易生炭疽病、蒂腐病 農改場籲防治
臺灣產區芒果進入開花期,因連日雨後溼度較高,出現炭疽病、蒂腐病、白粉病及畸形病,田區小黃薊馬密度也有上升趨勢。農改場呼籲農友密切注意與掌握病蟲害發生情形,適時用藥防治以免影響日後芒果品質與產量。
農改場研究人員表示,炭疽病和蒂腐病危害花穗、嫩葉、嫩枝及果實,開花期至貯藏期都會發生。新抽出的幼嫩葉片極易受侵染,病葉與病果爲炭疽病主要的感染源。藥劑防治應從芒果秋梢開始,防止新梢受病原菌感染,雨後需加強防治。
白粉病好發於花期,以花穗及幼果果柄爲主要感染部位,幼葉也會感染,現在初春乍暖還寒時發病嚴重,偶爾降雨促進病害快速蔓延。病原菌孢子主要藉風傳播,訪花昆蟲可攜帶蔓延。建議於開花或發病初期開始施藥2-3次,至幼果期爲止。
芒果畸形病俗稱「瘋花」或「瘋欉」,受感染的花穗不易着果,也有人稱之爲「公花」。罹病花穗出現花軸變短、簇生,嚴重時其體積可達正常花穗的2倍大,幾乎不着果也不正常謝花,於盛花期至幼果期易於田間發現。建議在疏果修剪枝條時,剪除畸形花穗及枝葉,由病徵處再往上多剪除約45~60公分(約一尺半到二尺),剪下的罹病組織需移出園區,避免病原菌再度隨風雨傳播。
研究人員建議花期輪流使用登記藥劑防治如25.9%得克利水基乳劑、31.6%貝芬撲克拉水懸劑、50%免賴得可溼性粉劑及50%撲克拉錳可溼性粉劑,同時抑制炭疽病、蒂腐病及白粉病的發生蔓延,若田間有畸形病發生,可於疏果修剪後利用上述藥劑一起防治。
芒果栽培區全年都會發生小黃薊馬危害新梢嫩葉、花器及幼果,導致葉表凹陷皺縮、着果不良、果皮粗糙,甚至提前落果,影響產量並大幅降低果實商品價值。可於新梢、花穗與幼果附近枝條上懸掛黃色黏蟲紙,或利用白色紙張拍打花序,監測小黃薊馬族羣數量變化,適時採取防治措施,避免果實受害,密度高時每7天施藥一次,施藥操作時注意躲藏於葉背蟲體,適量添加展着劑增加藥效,適當修剪枝條維持通風,有利藥劑均勻分散於植株。小黃薊馬寄主範圍廣,清除果園中闊葉雜草等其他寄主,可以減少孳生源。
農友用藥等相關問題可聯絡農改場植物保護研究室研究員蔡小涵、陳盈丞。電話06-5912959。
芒果花穗白粉病病徵。圖/研究人員提供
芒果花穗炭疽病病徵。圖/研究人員提供
薊馬危害芒果嫩梢。圖/研究人員提供
罹畸形病花穗由病徵處往上修剪45-60公分。圖/研究人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