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兩次元首對談「未提臺灣」 陸官媒評:中美關係向好臺灣能讀懂?

▲美國總統川普時隔六年再次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面對面會談。川習會。(圖/路透,下同)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昨(30)日在韓國釜山舉行面對面會晤,也是兩人時隔6年的再次會面。對於外界關注的「臺灣議題」,根據雙方事後公佈的消息,並沒有成爲雙方交換意見的話題之一。對此,大陸官媒《環球時報》評論稱,這場元首會晤,實際上釋放出中美關係回暖的重要訊號,對臺灣社會具有深遠啓示意義。

《環球時報》報導,這是時隔6年的再次會晤,這次重要會晤釋放出一系列豐富、積極、向好的重大訊號,導正中美兩國關係穩定前行,爲變化交織的國際形勢和全球治理注入了新的確定性,相信對臺灣社會各界也有廣泛且重要的啓示意義。

該評論指出,雖然此次會晤未直接提及臺灣議題,但這種「無聲」本身即具政治意味,習近平在談話中提到「中美應共同展現大國擔當,多辦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實事、好事」,顯示雙方均意識到維持臺海穩定的重要性。

評論認爲,今(2025)年9月中美兩國領導人通話時同樣未提臺灣問題,當時被解讀爲「兩國關係迴歸務實」的信號,此次釜山會晤延續這一基調,川普在會後也表示,「美中關係一直很好,未來會更好」,並期盼明(2026)年訪華;多家國際媒體引述川普稱,這次會晤是「一次巨大的成功」,顯示中美關係正朝穩定方向發展。

評論回顧,早在2019年大阪會晤時,川普曾明確表態「重視中方在臺灣問題上的關切,美方將繼續奉行一箇中國政策」;2022年,習近平更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此次未提臺灣,被視爲雙方在敏感議題上「默契升級」,反映中美關係走向理性穩定。

評論最後強調,兩次元首會晤未提臺灣,顯示中美在維持戰略穩定上已形成共識,這份無聲的理解,「相信這些重要信息臺灣社會能讀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