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美俄 克宮拋白令海峽隧道
路透十七日報導,克里姆林宮特使德米特里耶夫十六日深夜建議,俄美應在白令海峽下興建一條「普亭–川普(雙普)」鐵路隧道,以連結兩國、開啓對天然資源的共同開發,並「象徵團結」。
德米特里耶夫是俄羅斯總統普亭的投資特使,也是俄國主權財富基金「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RDIF)負責人。他設想的此一建設計劃由莫斯科及「幾個國際夥伴」斥資八十億美元(約臺幣二四七四億元),在八年內興建一條約一一二點七公里的鐵路與貨物連結。
川普十七日在川澤會時被媒體問到該構想時說,「很有趣」。川普並問一旁的澤倫斯基對此有何看法,澤倫斯基則答道,「我可不開心」,引起現場的美方人士笑聲。
德米特里耶夫已和美國中東特使威科夫建立工作關係,並建議美國幾家能源大公司可以參與俄國在北極的計劃,還提議由美國的隧道建築公司「鑽洞公司」興建這條隧道,而該公司由昔日的川普盟友、美國科技富豪馬斯克擁有。
五十歲的德米特里耶夫來頭不小,他畢業於美國史丹福大學和哈佛大學商學院,曾在高盛集團與麥肯錫等美國金融機構任職,是普亭團隊中的美俄談判要角,一直低調扮演克宮特使的角色。
白令海峽最窄處寬約八十二公里,將俄國西伯利亞楚科奇自治區與美國阿拉斯加州隔開。白令海峽有兩座小島,主權分屬俄、美,兩島間僅相距約三點九公里。至少一五○年前就有人提出連接楚科奇與阿拉斯加的構想,目前在技術上已可行。
德米特里耶夫在社媒X寫道,美俄經白令海峽連接起來的夢想,反映出一個經久不息的願景,即從一九○四年的西伯利亞–阿拉斯加鐵路,到俄國二○○七年的計劃;RDIF研究現有方案,包括連結美國、加拿大、俄國、中國大陸四國的鐵路,並將支持其中最可行的方案。
德米特里耶夫指稱,上世紀美蘇兩極對抗時有人提議在白令海峽興建一條名爲「甘迺迪–赫魯雪夫世界和平橋」的計劃。德米特里耶夫也向馬斯克喊話,用「雙普隧道」連接美俄、美洲與非洲–歐亞大陸,這條隧道也象徵團結;傳統隧道的興建成本逾六五○億美元(約臺幣兩兆元),但「鑽洞公司」擁有的技術可降至八十億美元以下。馬斯克則尚未對此公開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