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假烤肉聚會! 醫:多人先後發病

▲中秋節即將到來,不少人在教師節連假就先烤肉。(示意圖/記者蔡佩旻攝)

記者陳俊宏/綜合報導

國內流感已進入流行期,衛福部部長石崇良表示,10月可能就提早進入高峰期。對此,兒科醫師吳昌騰指出,有病例源自週末家庭烤肉聚會後,多人先後發病。

吳昌騰在臉書說,他週一上兒科急診白班,共收治70餘名病患,其中以發燒、流感病例佔多數,值得注意的是,流感感染途徑相當多樣化:

1、校園內羣聚傳染:例如某位學童班級已有五名同學確診,他成爲第六位病例。

2、家庭內傳播:一名父親先行感染,進而傳染給女兒與兒子。

3、社交活動暴露:有病例源自週末家庭烤肉聚會後,多人先後發病。

吳昌騰指出,在臨牀表現方面,除了一般典型的發燒與呼吸道症狀外,亦發現數例因流感引發的急性肌炎(acute myositis),甚至進一步發展爲橫紋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

吳昌騰表示,這提醒臨牀醫師與家長,流感並非僅止於「類似感冒的疾病」,其潛在的併發症需格外警覺;另外,常有學生與家屬詢問,流感檢測的最佳時機爲何?

►診間快篩判讀

1、陽性:流行期具高度臨牀意義,可據以做治療與公衛判定。

2、陰性但高度懷疑:不可逕自排除流感。

3、儘早採檢:症狀一出現即安排,目標落在0–3天,尤以第2–3天最佳。

吳昌騰提到,依據臨牀經驗與文獻,發病後24-72小時內,爲病毒檢測的敏感度最高時期,亦是抗病毒藥物治療(如oseltamivir、peramivir 等)最能發揮療效的黃金時間。

吳昌騰提醒,因此當出現典型流感症狀且有高危險族羣接觸史時,應及早就醫並考慮檢測與治療;而在流感流行期間,臨牀兒科急診醫師除了關注個別病患的治療,也應特別強調羣聚感染的防治與併發症的識別,以降低兒童重症與後遺症的風險。

疾管署指出,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將於10月1日分兩階段開打,疫苗接種期程與對象與去年相同。

第一階段自10月1日起,接種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原住民、安養/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對象、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具潛在疾病者(含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罕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孕婦、6個月內嬰兒父母、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國小至高中/職/五專三年級學生、幼兒園及居家托育人員、禽畜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等11類。

第二階段則自11月1日開打,接種對象新增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