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總統、主席、青鳥頭:賴清德列車上有誰?

大罷免投票在即,賴清德果真「大登場」進行團結十講催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二月大罷免初現苗頭時,民進黨總召柯建銘吹噓大罷免是他發起,並稱屆時賴總統會有個「大登場」,其後整個罷免行動就會「大成功」。當時總統府極力澄清,稱「從未討論大出場」;綠營也說,賴總統「百分之百不會出面」。府方及綠營的態度,顯示他們認爲總統介入大罷免並不合宜,亦非光彩之事。如今罷免投票在即,賴清德果真「大登場」進行團結十講催票,照着柯建銘的腳本上陣演出。

「總統」兼任「黨主席」,並不符合「黨政分立」原則,卻是臺灣政治史上一個迷亂而難以改革的積習。民進黨在野時,曾痛批蔣家「黨政軍一把抓」,是威權統治。民進黨執政後,卻覺得這樣的權力美味「棄之可惜」,也亦步亦趨地逐一照抄,一絲不漏。照理說,在「總統」與「主席」兩個角色發生衝突時,仍應選擇以「總統」角色爲先,方符合國家利益。但對權力慾薰心的賴清德而言,他似乎已無法分清先後與輕重,「主席」纔是他的主要角色。

不僅如此,近一年來,賴清德在總統與主席兩個角色之外,更發展出一個全新角色,那就是「青鳥頭」。綠營原本即已豢養大批網軍,甚至透過政府標案壯大各種側翼組織;如今再加上這些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青鳥」,聲勢更顯囂張。最令人訝異的是,賴清德只要在決策上遇到挫折,或者覺得在野黨主導的國會法案不如己意,動輒呼喚「青鳥飛出來」,要他們去衝撞在野陣營。這種操弄年輕羣衆的作法,真的符合他的國家元首身分嗎?

近幾周,賴清德不斷利用民進黨的集會對大罷免下達動員軍令。上週,他在民進黨全代會全程以臺語發表演說,指控在野黨妨礙政府對抗大陸,因此公民團體發起大罷免,民進黨要「與公民同行」,並嗨喊:「青鳥飛出來!」本週,他在中常會上要求「全體黨公職」,在罷團大遶境來到自己縣市時,以實際行動爲他們聲援打氣。賴清德如此忘情的演出,儼然一副「青鳥頭」的姿態,他哪裡還記得自己的「總統」角色?

總統、黨主席和青鳥頭,是三個截然不同的角色。總統的責任,在求取全民的最大共同值,以維護國家的利益。黨主席的責任,在對抗競爭的政黨,以擴展自己的權力。作爲「青鳥頭」,則在指揮攻擊行動,以圖瓦解對手。簡單地說,三種角色彼此牴觸,一個人根本不可能同時兼顧。在這種情況下,賴清德心向黨主席的角色多一點,他扮演總統的心思必然減損。更糟的是,當他當起「青鳥頭」扮演攻擊指揮官時,他就徹底糟蹋了自己身爲總統的正當性,暴露了其個人自私、短視、無能的本色。

賴清德的「團結十講」一開講,外界即噓聲一片。除了其中的諸多事實錯誤,及胡亂貶抑他人的「雜質說」外,他最大的敗筆,正是他的人格分裂及言不由衷。一個不珍惜自己元首身分的總統,隨時滿口仇恨指控,動輒操弄羣衆進行惡意攻擊,他所做的事無一不是在「分裂國家」。儘管他口中仍假裝訴求「團結國家」,但誰會相信他有團結人民的真心?

去年未投賴清德一票的民衆,高達六成。他們都不是激動站在街頭連署的公民,也不是一呼即至喊打喊衝的青鳥者流,他們卻是腳踏實地默默耕耘的一羣。這些沉默的多數公民,能因綠營支持者或青鳥的喧囂,或賴清德的刻意漠視,就被當成隱形人嗎?人們要注意的是,當賴清德在總統、主席及青鳥頭三角色間串接變身時,到底誰是他列車上的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