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律師也沉淪,詐團「全產業鏈」儼然成形
網紅律師「仙塔」李宜諪。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網紅「仙塔(Santa)律師」李宜諪涉助靈骨塔詐騙集團泄密、洗錢,此案交織着女律師亮眼外型、網紅圈粉、詐團幫兇等衝突元素,引起輿論熱議。無巧不巧,臺北地院日昨審理「臺版地面師」詐領遺產案,重判勾串詐團的「律師兼民間公證人」蔡鴻燊廿五年徒刑,蔡鴻燊當庭痛哭,也成媒體焦點。
受過法律專業訓練的律師、公證人相繼捲入詐騙案,並在詐團中扮演要角,說明臺灣詐騙集團已經組建成牢固的「全產業鏈」。從詐團生態鏈最底層的未成年「車手」算起,到如豐原一家五口輕生被騙提供「帳戶」供詐團洗錢,到美容師、黃金團購主之流的中層仲介,同時勾串高利貸業者,最後纔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首謀藏鏡人。如今再加上形形色色的律師、公證人、書記官等「專業人士」,組構成詐團的法律支撐牆,也難怪臺灣的詐騙產業日益興隆。
僅觀察這一週的臺灣社會詐騙百態,受害者含恨冤死,檢察官隨手讓詐團要角輕鬆交保,包括詐團律師網紅化的誇張演出,都令人五味雜陳。臺灣號稱資訊大國,也堂皇成立了數發部;但政府應對詐騙案,卻還靠着銀行人員勸阻提款,及檢警「你抓我放」的原始手法防杜。試問,如此心不在焉,要到哪一年才能稍稍遏阻詐團的囂張氣焰?
律師原本是受人尊重的專業階層,他們藉由高知識打造的職業高門檻非常人所能跨越;不可思議的是,近年竟陸續發生多起律師被詐團吸收事件,使其專業形象一夕崩壞。五年前,即傳出有律師公會理事長協助詐團洗錢,其後陸續有王姓律師涉「ACE王牌交易所」詐騙案、律師公會副秘書長涉助詐團洗錢、鄭姓律師涉嫌籌組「詐團軍師聯盟」,乃至最近與「臺版地面師詐團」勾結的律師兼民間公證人…。由其演化路徑顯示,臺灣詐騙已非車手、洗錢、機房、資訊管理一條龍,更形成由律師擔任詐團軍師的終極產業鏈。
以鄭姓律師籌組的「詐團軍師聯盟」爲例,多達廿名律師涉入,彼此多爲同學或前後屆系友。這些出身頂大的年輕律師,專業能力無庸置疑,價值觀卻明顯偏差,反映了倫理教育的失敗,更是法學教育的警訊。當律師愈來愈多,業務競爭愈來愈激烈,一旦詐團提出可觀的利益誘惑,那些倫理及意志較弱的人便難以抵擋。
像李宜諪年紀輕輕就考上律師,不到三年即已結案八十九件;加上她經營自媒體有聲有色,IG粉高達廿二萬。律師既具公益屬性,又依靠接案維生,兩者本有扞格。十多年前《律師法》修正後,已不禁止律師打廣告,但也要求不得誇大,「律師倫理規範」也要求不得違反公序良俗。而李宜諪憑藉亮麗外型,搭配結合藝人逃兵、剴剴虐童案、虛擬幣詐騙等時事短影音,勤與粉絲互動,形成明星律師效應。她還自稱「雲林女飆仔」,不時秀出刺青圖騰、高端精品、清涼照,還發豪語「買下整層律師樓」。最後,卻墜入網友譏稱之「成仙先買靈骨塔」的詐騙「仙塔」。至於蔡鴻燊藉公證人招牌大賺黑錢,就更等而下之,終換來重刑。
律師身爲在野法曹,與司法公信息息相關。在野法曹崩落,司法改革不可能成功,人權保障與民主法治都將塌陷。律師當詐團軍師,政府打詐事倍功半,民衆更得不到正義。賴清德總統助攻大罷免的「團結十講」,大談國家、憲政、團結、國防等,卻獨缺司法,也不敢面對人民深惡痛絕的詐團全產業鏈。如此鴕鳥心態,要把詐團養到富可敵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