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當「國家怎會變這樣」成為多數人疑慮

民衆黨前主席柯文哲被關押已近10個月,圖爲柯1日出庭應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因京華城案被告的臺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在出庭前得知妻子墜樓,他痛哭鳴冤:「國家怎麼變成這樣?」這項悲號,引發許多網民同感與共鳴。最近不斷髮生青鳥當街「捉匪諜」,事後上網公審,許多民衆也有「臺灣怎麼變這樣」的感嘆。司法押人取供逼死無辜,青鳥凌駕公權力妨害自由;賴總統的兩大護法侵犯人權,把國家帶向倒退。

民粹青鳥製造寒蟬效應,維護正義的司法淪爲政爭打手,是臺灣自由與法治沉淪的警兆。當人民吶喊「國家怎會變成這樣」時,司法卻沒有鬆手之意,賴清德甚至下達動員令,要求全黨力挺罷團全臺遶境造勢。人民選舉總統,是爲了讓他領導國家進入失能脫序嗎?

大選後立院朝小野大,賴總統召喚青鳥,直接訴諸街頭暴力。柯建銘的發言透露,國會纔開議,府院黨即密謀奪回立院多數。執政黨始終無意與在野黨對話,從賴清德一再利用憲法法庭對抗國會,一望即知。綠營綢繆大罷免前,卓揆還爲總預算僵局大嗆藍白「不如倒閣」,在在都爲重返完全執政佈局。

民意之所以選出四成總統及藍白過半的國會,是因爲看到蔡英文完全執政的弊端,因而對民進黨心懷保留。賴清德無視六成民意不挺,卻全心投入「當家鬧事」的大業,將他在臺南踐踏議會的粗暴加倍奉還全民。

綠營除藉口總預算被凍刪發動大罷免,還藉機大砍地方一般補助款達兩成五。只因多數縣市是藍營執政,賴政府便寧可犧牲基層教育、社福及基礎建設,也要火燒地方。賴總統不僅當家鬧事,也毫無民主精神,選輸就翻桌拒絕被監督。如此病態的權力不安感,正是臺灣社會失序不安的主因。

國會淪爲修羅場,一般民衆未必有感。但猖狂的詐騙、惡化的治安、高漲的物價及危險的供電等始終無解的議題,哪件能讓人民感到身爲國民的幸福?以川普關稅戰爲例,賴政府一味討好華府,卻不問傳產及中小企業死活;政府放手讓新臺幣狂升,將匯損全灌給出口產業承擔。政府放任資本雄厚的業者套匯取利,弱勢企業只能任憑宰割。

賴總統治國能力不足,卻推諉立院阻撓;拒絕國會監督,便抹紅藍白政黨接受習近平指揮。面對民怨高漲,便激化兩岸對峙,操弄國族統獨議題,用「中國威脅」、「保衛臺灣」轉移注意力。賴清德雖滿口「護民主」、「挺臺灣價值」等口號,實際作法卻是在摧殘民主、瓦解監督、踐踏自由,任由「綠能你不能」的雙標污毀臺灣價值。

比起陳水扁、蔡英文,賴清德面臨的政經情勢更嚴峻。但他對人民居住、少子、詐欺等困境端不出任何對策,卻在團結演說中附和富商說,「普發一萬元買菜就沒了」。他雖出身寒微,卻對百姓缺乏同理心,動輒流露黨同伐異的報復心態。如此褊狹不仁的領導,人民能「信賴」嗎?

賴清德上任後,從鄭文燦、柯文哲到國民黨,都是他亟欲翦除的對象。臺灣原自詡亞洲民主燈塔,如今最能代表民意的國會卻被總統稱爲「民主之弊」,祭出檢調及大罷免伺候;我們離香港的命運,還會遠嗎?當「打雜質」運動四處延燒,人民自拍街景、口音不臺,都會遭「親愛的同胞」當街質問,甚至被警調約談,我們的國家爲何變這樣?

賴清德執政一年來,臺灣最令人擔憂的,不是經濟轉型遲緩,不是兩岸對峙升溫,而是內政虛耗及社會互信瓦解,民主自由體制倒退嚕。當「爲何國家變成這樣」的大哉問四起,賴清德可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