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丹娜絲颱風一夕吹翻全臺光電神話
旭東離岸太陽光電浮臺散落屏東縣佳冬沿岸,業者未在48小時內清完,縣府將依法開罰並停止使用該海域3個月。 記者潘奕言/攝影
丹娜絲颱風掃過臺灣西部,帶來不少災害,也對南部光電重鎮電場作了一次徹底檢驗。其中,屏東佳冬外海的離岸光電浮臺悉遭摧毀,基座殘骸被衝上岸,七橫八豎堆在海邊,令人怵目驚心。嘉義的新塭光電場建在布袋沿海,完工還不到兩年,也一夕被吹得七零八落。最諷刺的是,臺南的北門號稱是「全臺最大光電場」,卻因整排電線杆被吹倒,居民連三天無電可用。
綠能的發展,是民進黨近十年執政最偉大的願景,也像一頁填不滿的神話。蔡英文時代,曾訂下二○二五年綠能佔總能源廿%的目標,但兩年前民進黨預知政策即將跳票,因而提前將目標下修爲十五.二%。事實上,如今核電歸零,綠能比重也僅達十一.九%,距離兩成的目標遙遙無期。最糟的是,當光電已成能源業者逐利的終南捷徑,許多埤塘、山坡、海岸都成了他們覬覦的場域,並在中央政策放水下,漫無章法地侵蝕國土環境。
以這次受到重創的佳冬海上太陽能浮臺案場爲例,這是由旭東能源公司斥資二億元開發,經濟部能源署補貼一億元,以測試海上光電場的抗浪能力。這座光電場設置已近一年,但禁不起一次颱風臨檢,浮臺系統基座完全潰散,有些浮筒甚至還一路漂到高雄林園。這除證明海上光電廠計劃根本不可行,更對臺灣海岸生態及安全構成嚴重衝擊,民脂民膏就此泡海。
根據政府及旭東能源原先的構想,這套海上太陽能浮臺系統,未來將架設在離岸風機之間的海面上,以達到「風光互補」效果。如此亮麗的願景勾勒,經綠媒的大力宣傳,使旭東能源股價從三十多元短短時間漲了四倍。但這兩天壞消息傳出後,股價連日腰斬。業者原估計該系統在海上的耐用期可高達廿年,如今不到一年就被摧毀,光鮮的光電場淪爲海上垃圾場,何其驚悚!所幸這項計劃以失敗收場,否則若真在海上大肆鋪設,未來災難結局恐怕是世界級的。
再看嘉義的新塭光電場,和佳冬海上電場不同,是建置在布袋海岸邊滯洪池上,由臺電委外建置,由臺達電以二.八八億元打造。臺電兩年前規畫「區域電網儲能系統」時,這座電場是最早啓動、規模最大的案場,二○二三年才完工,結果也是不堪丹娜絲一擊,數百片光電板翻飛。這次颱風在布袋登陸,帶來超強陣風,導致多座輸電鐵塔斷裂或折腰,也造成不少地區停電。此外,許多光電板被吹掀亂飛,有些插入民宅遮雨棚,有些插在民衆轎車上,皆讓人驚心動魄。
從日前高雄大樹和山光電場的山坡地「鬼剃頭」事件,到這次屏東佳冬海上光電浮臺遭颱風瓦解,乃至嘉義的新塭光電場被吹到肚皮翻白,在在顯示民進黨的光電神話已走進了死衚衕。發展綠能是必要的方向,但必須考慮國家本身的國土條件和技術能力。以臺灣之地少人稠、寸土寸金,綠電卻是假「綠」之名大肆吞噬農田埤塘,冷酷無情地砍伐林木、剷平山坡,甚至自不量力地在海上堆建風光電場,這些都嚴重違背民進黨對「臺灣永續」的承諾。試問,只因爲一個錯誤的能源政策,卻要國家和人民付出如此龐大的財政及環境代價,結果只便宜了一些短視近利的財團,這是明智的抉擇嗎?
進一步看,民進黨以「核廢料無法處理」爲由而堅持廢核,但綠電發展近十載,蔡政府到賴政府又何曾對「綠能廢棄物」作出任何維護、回收及再利用的規畫?光電場變成「海廢場」,令人驚悚;但變成颱風天殺人兇器的光電板,不可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