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車上未交接:蔡英文留給賴清德的能源爛攤
賴清德總統(中)、副總統蕭美琴(右)和前總統蔡英文(左)在總統官邸碰面,討論國內外局勢。圖/取自蔡英文臉書
大罷免再失敗,蔡英文進總統官邸爲賴清德送暖,乍看頗爲溫馨。表面如此,深一層看,其實另有玄機。大罷免變成一場噩夢,主要是賴清德愚昧、輕信又不自量力所致,自取其辱。而核三公投涌現強勁的擁核反撲,則是蔡英文時期留下的禍根;在能源議題上,蔡英文更需要靠賴清德收拾善後。這個議題上,兩人是命運共同體。
就在蔡英文爲賴清德打氣的次日,一名被稱爲「小英男孩」的經濟部「綠能科技產業推動中心」前副執行長鄭亦麟遭到檢調搜索,原因是打着綠電招牌向廠商收賄,連其父母都捲入。鄭亦麟廿八歲就成爲「綠推中心」副執行長,負責風力發電的開發;其後轉往與風電有關的外商任職,後又回到臺電售電平臺「臺智電」擔任總經理。他忽官忽商,卻因深受重用,在旋轉門自由出入,最後也因此捲入弊案。
同一天,雲林前議長沈宗隆則因在風電弊案中收賄兩千多萬元,協助外商達德公司取得開發許可,遭判刑三年半。同案,還有其他議員及外商主管多人遭到判刑。也是同一天,遭丹娜絲颱風重創的嘉義滯洪池光電場,廢棄太陽能板的清理作業還在推拖拉。環境部長彭啓明發出第N次警告,業者若再不盡清除責任,政府將會接手處理。亦即,業者的爛攤子,就會變成政府的工作。
一天之中,就有這麼多起與風電、光電有關的弊案,人們不難想像,臺灣的綠能制度已荒腔走板到什麼地步。近一年來,綠能相關弊案層出不窮,從申設過程的不法、官員的貪贓、開發對山林環境的破壞、官商勾結的百般醜態,都是制度不全、人謀不臧所致。過去八年,綠能被蔡政府描繪成臺灣電力的新救星,要用來消除「萬惡的核能」,打造非核家園。八年過去,綠能發電量不僅未能達標,卻以高躉售價格把臺電啃得虧損累累,把臺灣山水和官場廉潔都賠進去。這次核三公投雖未過關,但有七成五選民投下贊成票,正是因爲大家聽夠了官場的謊言,看夠了綠電的貪瀆,也受夠了火力發電的髒污。
賴總統對於能源政策要如何調整,顯然還未想好對策。八二三當夜,他迴應核三公投說,如果未來技術更安全、核廢料更少、社會接受度更高,政府「不會排除先進核能」。這項表態,與其說他是在爲重啓現有核電廠設置條件,不如說他更傾向採納研發中的「小型反應爐」(SMR),作爲解開「非核家園」魔咒之鑰。
然而,如果賴清德以爲他的能源挑戰只是在解開非核魔咒,他恐怕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非核家園」只是蔡英文留給他的諸多能源爛攤之一,更大的癥結在:經過八年錯誤能源政策的扭曲,臺灣電力供應不僅變得愈發不穩定,價格愈來愈高,弊端也愈來愈多。賴清德想要「小型反應爐」,主要是可以當成對美採購談判的籌碼。但SMR的技術預估要五年後才完全成熟,目前全球尚無商業運轉的小核電廠。以臺灣目前需電及缺電的趨勢,恐怕無法等待五年之久,纔去計議設置小核電廠。何況,以民進黨數十年來灌輸社會的反核思想,政府要設置新技術小核電廠,覓地建廠及環評的拉扯恐怕也得吵上好幾年,產業界和社會能等下去嗎?
總而言之,小核電廠雖是臺灣電力的一項解方,但就時效而言,不考慮重啓核三等既有電廠,根本不足以解決。去年賴清德和蔡英文合拍了《在路上》的競選短片,兩人演示了政治掌舵的交接;至於蔡英文未好好交接的能源爛攤,得靠賴清德自己一件件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