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真的百工百業怎麼辦?
賴清德2023年競選總統期間,出席百工百業後援會成立大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政府執政,讓人覺得像在霧裡行船,不知道要駛向何方。八月七日起,美國對臺灣課徵廿%的關稅正式生效;但賴總統說這只是「暫時的」,那麼各行各業到底要如何是好?要繼續等,得等多久?或者,不如早點死心算了。
矛盾的是,這邊關稅協議仍如一座大黑箱,密不透風;那邊行政院的紓困措施倒已出爐,受衝擊產業最高可申請貸款六千萬元。什麼產業適用什麼稅率都還不知道,救助方案卻已端出;莫非各個產業都得去申請看看,才知道自己算不算「災民」。
晶片產業被課一○○%關稅,但在美設廠者可豁免,臺積電因此逃過一劫,臺股跟着大漲。問題是,未對美投資的廠商怎麼辦,也要追隨臺積電像糉子一樣整串跟着出走嗎?果真如此的話,臺灣最核心的優勢產業不怕被掏空嗎?這一連串的謎團和疑惑,賴政府究竟要放在自己的腦袋裡悶燒多久?
民進黨有個政治絕招,凡要爭取民意認同時,就會以「百工百業」的山鳴谷應,來混淆外界視聽。因此,首波大罷免時,「百工百業挺罷免」之聲不絕,但顯然無效。這次八二三的「重啓核三公投」,仍有陳吉仲等「百名學者」連署反對核三重啓。今天「真正的百工百業」遇到關稅困境,政府卻把他們矇在鼓裡;此際,那些假百工百業要不要出來說點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