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副電影院】陳赩宇/壞女孩又怎樣(當男人被肢解時)
南法小鎮色彩透着高溫的明豔,熱浪襲擊馬賽,事情再荒謬都有可能發生。誰知道呢?謀殺案、鬼故事、大白天推着屍體逛大街……一如《異鄉人》裡莫梭開槍殺人,太陽底下早已沒有新鮮事,流點血、死個人,又有什麼好大驚小怪?
陽臺的旁邊還有陽臺,陽臺的上頭,不過是小盆栽、曬衣繩及殺死家暴丈夫的隔壁太太罷了。而斜倚在陽臺欄杆的,是豔夏般的三名女子──埋首書寫小說的作家妮可、視覺系色情直播主露比,還有被老公奪命連環call只好走避閨蜜家的演員愛麗絲。
她們的盛夏百無聊賴,直到對街的陽臺出現一位帥氣猛男。三人隔空對他調情,受邀去他家作客。可在一夜狂歡後,露比竟血跡斑斑地返回家中,彷彿被抽走三魂七魄,對街帥哥慘死,妮可、愛麗絲一併捲入這樁懸疑命案,女孩們展開瘋狂又荒誕的毀屍滅跡大冒險。
居家旅行殺人滅口,分屍命案佐以黑色幽默,令人聯想早期阿莫多瓦的色彩風格,實則是藉戲謔折射出身爲女人的苦楚。舉凡在文學創作上以刻板印象詮釋女性角色的說教男、缺乏安全感卻又從不傾聽伴侶的玻璃睾丸、將女性當作慾望發泄出口的網路匿名留言……三位女性各自遭遇的男性困境,細節多得可怕,卻又讓我意識到:片中這些令人厭煩的自大男、暴力男、惡男、渣男,不正是社會中千千萬萬女性所遭遇的真實困境甚至危機嗎?
Not all men but always men,真正的鬼故事,最可怕的往往是人;正如民間故事中,許多女鬼的愛恨,往往源自一位始亂終棄的男人。
比起法文原名Les Femmes au Balcon(陽臺上的女人們),我更喜歡中譯片名翻出的「壞」──所以,誰纔是所謂的「壞女孩」?置身在導演鏡頭裡的馬賽,我彷彿也看見了,這裡或那裡的陽臺上,同樣有數不清的惡男人存在。於是,變成了壞女孩,那又怎麼樣?
讀到網路上有一些評論指出這部電影標舉女性主義大旗,儼然已成某種妖魔化男性的極權,或評價片中女性歇斯底里,但直男如我的觀影經驗,反倒樂於將自己交給主流男性敘事之外的電影去解剖。還有比這更不傷身的自戕了嗎?片中女子肢解屍身,導演也藉電影剖開由男性主導的社會結構中種種的惡意,明白揭示人之相與的原理──無論性別,都該懂得掏出的是真心,而非其他。
電影裡召喚男性施暴者們的魂魄,雖說殘忍犯行並不值得同情,但我看見自己同樣是困在一套男性成長框架裡的鬼。當男人被肢解時,舊有的父權觀念也必須跟着死去,坦然承認自己的錯誤與愧悔,徘徊在怨懟裡的幽魂纔有一點資格迎來真正的解放。
屈於關係和言語暴力的受迫者、劫後餘生的性侵倖存者、遭到家庭暴力的弱勢婦女,你我相逢在拋屍滅證的海上,彷彿一則魔幻的寓言,無數女性都來到這裡,帶着傷痛,宣告她們的自由。南法的海濱,女子們迎風闊步。她們都袒露着自己的胸膛,或老或少,或豐滿或苗條,如同德拉克洛瓦畫筆下舉起旌旗的自由女神,可以不被性化、物化的凝視,展示身體本有的美麗與崇高。
從沒想過作爲一個生理男性,當我看完《陽臺上的壞女孩》走出影廳竟通體舒暢,且由衷爲方纔經歷的驚悚、血腥與荒誕感到快意。
祝福所有掙脫規訓的女子,願她們壞得愉悅、壞得自由、壞得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