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估下月開花 農業局籲快投藥防椿象護蜜蜂

荔枝椿象爲臺灣新興害蟲,主要危害龍眼、荔枝等經濟果樹。(臺中市農業局提供)

荔枝椿象爲臺灣新興害蟲,主要危害龍眼、荔枝等經濟果樹,臺中市荔枝、龍眼種植面積共4000公頃,爲全臺第二大產區,備受威脅。農業局表示,今年荔枝椿象將由越冬期甦醒,即日起至3月14日爲關鍵防治時機,呼籲農民投藥降低荔枝椿象族羣密度,讓蜜蜂在開花期能安全吸蜜。

臺中市荔枝及龍眼主要種植在霧峰、太平、神岡、北屯及大里等區,全市龍眼種植面積爲2184公頃,荔枝種植面積則爲1828公頃。荔枝椿象一年一世代,包括卵、若蟲及成蟲3個階段,主要以刺吸式口器危害荔枝、龍眼等無患子科植物,影響產量與品質。

農業局作物生產科長許哲銘指出,龍眼、荔枝開花後,蜜蜂會出來採蜜,今年龍眼預估3月14日後陸續開花,農民可於開花前使用賽洛寧等化學用藥,降低荔枝椿象族羣密度,也讓蜜蜂能安全吸蜜。

荔枝椿象自2016年全臺大爆發後,龍眼、荔枝等經濟果樹以及臺灣欒樹等無患子科植物慘遭危害。據統計,臺中市2019年荔枝、龍眼總產量僅1萬2271公噸,較2023年3萬33006大幅減少2萬公噸,幸透過物理、生物及化學防治等方法有效控制。

農業局表示,今年荔枝椿象將由越冬期甦醒,建議農民即日起至3月14日,可使用賽洛寧、亞滅培或丁基加保扶等覈准用藥進行防治,並加強葉背與枝條縫隙的施藥,以降低園區椿象密度,避免造成荔枝與龍眼產業的經濟損失。

另農業局今年4月預計在霧峰、太平等荔枝及龍眼產地施放500萬隻平復小蜂「以蟲克蟲」,確保農民收益。觀旅局也將在大坑步道等景點施放數萬只平復小蜂,保護遊客安全。

農業局指出,龍眼及荔枝爲主要蜂蜜來源,臺中市養蜂產業近年發展穩定,養蜂戶數138戶,飼養蜂箱數達2萬箱,蜂蜜產量達1600公噸,年產值可達4億元,飼養蜂箱數及產量居全臺第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