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防蟲新招!「綠光罩頂」解蟲害比農藥更經濟安全

高雄市農業局與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合作,發現在夜間使用綠光照明,可顯著影響害蟲活動力,相較噴藥更具經濟與安全性。(方信秀提供/任義宇高雄傳真)

高雄市農業局與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合作,發現在夜間使用綠光照明,可顯著影響害蟲活動力,相較噴藥更具經濟與安全性。(方信秀提供/任義宇高雄傳真)

玉荷包荔枝長年來果實容易遭俗稱「蒂頭蟲」的中華細蛾入侵,不僅影響口感,還讓荔枝容易落果。(方信秀提供/任義宇高雄傳真)

高雄市爲全臺最大玉荷包荔枝產地,達2340公頃種植面積產值可達16億元,但長年來果實容易遭俗稱「蒂頭蟲」的中華細蛾入侵,不僅影響口感,還讓荔枝容易落果,高雄市農業局與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合作,發現在夜間使用綠光照明,可顯著影響害蟲活動力,相較噴藥更具經濟與安全性,可透過農業局「智慧農業」計劃獲得建置補助。

農業局表示,荔枝長年易受到俗稱蒂頭蟲的中華細蛾所害,以果實內的種仁爲食,容易造成落果,即使順利成長,但民衆撥開荔枝看到滿滿的小蟲印入眼簾,大幅影響水果價值與形象,成爲農民頭痛害蟲,加上近年受氣候不穩定影響,穩定荔枝產量成當務之急。

爲釐清荔枝害蟲危害與防治手段,農業局自2021年起與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調查中華細蛾習性,鎖定其主要會利用荔枝果樹開花期間迅速繁殖,一旦果實被細蛾幼蟲鑽食便會造成落果,會影響約2成作物收成。

此外,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副研究員方信秀觀察發現,中華細蛾白天棲息在樹幹下方陰影處不活動,夜間開始活動並進行交尾與產卵,過去農民僅能依靠人力噴藥預防,但多年來已讓害蟲出現抗藥性。

方信秀說明,經過6至7年研究發現,可利用細蛾夜間活動特性,在夜間架設綠色燈光,能大幅減少細蛾活動力,僅受下過往不到2%的危害率,且綠光不會影響荔枝正常生長,相較人工噴藥更具經濟與安全性,還可透過農業局「智慧農業」計劃獲得建置補助。

方信秀補充,架設綠光照明系統,雖然每公頃成本達20萬,但架設完成後即可重複使用,相較同面積土地透過人工噴藥,以每次荔枝產季約要6至8次噴藥來計算,保守估計就要花費6萬元以上成本,是具有經濟效益,且兼顧安全環保的創新蟲害防治措施。

農業局表示,綠光除蟲可透過「農產業智慧農業補助計劃」申請補助,今年將結合在地農民、國立嘉義大學以及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等產官學研單位,擴大辦理荔枝的「綠光除蟲」研發與測試,期藉由更爲完整的應用驗證,提高農民的受益並減少農藥使用,打造安全友善農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