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才起跑「從油鍋步入火場」5大施政要點一次看
南韓總統李在明火速宣誓就職,從政治動盪中起跑,卻馬上陷入「壓力鍋」執政現實。(圖/路透)
南韓新總統李在明甫一上任,便從政治動盪的「油鍋」步入更嚴峻的「火場」,雖然掌握國會多數,李在明仍須在經濟、內政、軍事、外交與能源五大領域,展現施政藍圖與危機處理能力。面對民意期待與國際關注,他該如何拆彈?5大施政要點一次看懂。
綜合美媒、韓媒報導,在內政與經濟方面,李在明想要解決南韓社會高房價、青年失業與國內長期對社會不平等的不滿,因此他承諾推動社宅供給、勞工保護與企業改革。此外,他計劃推出規模達35兆韓元的經濟振興方案,盼帶動內需與就業復甦,並希望將Kospi指數推升至5,000點以上。他也表明將強化對南韓財閥體系的監管,改革長年以來由家族主導的大型企業結構,以改善市場治理與提升外資信任。
外交與安全方面,李在明延續民主黨一貫的溫和立場,主張與北韓恢復對話,推動和平穩定的朝鮮半島政策。他表示將在維持對北韓人權與外交壓力的同時,尋求有條件的和平談判,並重申「階段性推進無核化」是他處理北韓問題的基本立場。相較於相同黨派的前總統文在寅,李在明展現出更爲務實的姿態。他亦重視與美國、日本的三邊安全合作,並不排斥在美中之間採取「戰略性模糊」來因應臺海議題,透過私下協商應變計劃,同時維持與北京的平衡關係。
能源政策方面,李在明對核能的態度比其保守派對手金文洙更爲保留。他反對擴張核能發電,主張逐步關閉國內燃煤電廠、推動再生能源發展,以朝向綠色轉型。他的能源立場與歐洲式「去核、去煤」路線相近,顯示其政府將環保政策作爲產業轉型與就業創新的核心之一。
軍事與對美關係方面,李在明在對美政策上持務實審慎立場。面對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佈對南韓汽車、鋁與鋼鐵等產品加徵25%對等關稅,並給予90天談判寬限期,李在明認爲南韓應審慎推進對美貿易談判,爭取更多有利條件。他也擁有可供操作的戰略籌碼,美國智庫指出,南韓的國防預算已達GDP的2.8%,未來可望推升至3%甚至3.5%,藉此展現作爲美國首選安全夥伴的誠意。同時,南韓造船與先進製造業亦具備支援美國海軍與歐洲軍備重整的潛力,爲李在明提供進一步深化韓美同盟的實質談判空間。
華郵引述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韓國研究主任車維德(Victor Cha)指出,「雖然南韓已度過戒嚴的危機,但如今正從油鍋步入火場」。他表示,在南韓內部的政治危機與川普對南韓的冷淡態度下,「韓美同盟正經歷一場悄無聲息的危機」。
然而,李在明上任之初便面對國內司法壓力。他目前正涉入選舉舞弊與貪污相關的司法案件,儘管他已否認所有指控,但案件仍在審理中,爲其政治正當性投下不確定性變數。此外,保守派陣營對其立場與個人誠信仍抱有高度質疑,國內政治對立恐難在短期內消解。
事實上,李在明的起跑點充滿壓力,他既須穩定內政與恢復社會信任,又必須處理複雜的國際經貿與安全結構,並在中美之間保持足夠的靈活度與籌碼。如何在經濟轉型、能源改革、外交平衡與政治信任之間取得穩定節奏,將決定他是否能成爲南韓下一階段的穩定領導者,抑或成爲又一次政權失衡的過渡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