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春都走進年代劇了?編劇解讀《北上》的“不一樣”
正在央視一套和江蘇衛視等平臺熱播的《北上》,不僅創下近兩年劇集首播日的收視紀錄,也引發不同代際觀衆的熱議。該劇編劇趙冬苓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迴應了觀衆的討論。
電視劇《北上》根據徐則臣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運河沿岸一羣少年從相知、相伴到分離、重聚的故事,展現出這羣少年對文化的認同和傳承。
知名編劇趙冬苓從小在濟寧長大,童年的記憶就與大運河相連。下筆之前,她與導演姚曉峰、原著作者徐則臣南下采風,劇本逐漸在她的腦海中成型。“寫《北上》,我寫出了感情,覺得是在寫我自己,這部劇也是在回望青春,回望曾經的家,回望親情。”
《北上》中的女主角夏鳳華是李宇春的粉絲,這引發了不少觀衆的熱議。劇集的故事背景設定在“千禧年”,從QQ到超女時代的記憶一一被喚醒,以及那些風靡一時的流行歌曲,無不將觀衆瞬間帶回到那個充滿回憶的年代。“劇中有個特別的細節,李宇春的歌曲在劇中出現,這是導演特意添加的。”趙冬苓對20年前的超女時代印象深刻——大街小巷的人們都拿着手機,爲自己的偶像發短信投票。於是這些和那個年代的流行歌曲都出現在劇中,引發“80後”也在年代劇“淚目”的一刻。
隨着劇集播出,坊間出現了“這部電視劇是專門爲白鹿寫的”“編劇趙冬苓是爲了白鹿才原創的女主”的傳聞。對此趙冬苓予以否認,首先是劇本寫完很久才定的白鹿出演,此外白鹿接演這部劇也出乎她的意料,“這不是一部大女主劇,對於很多的流量演員也是挑戰,很多人不願意演這種羣像戲。”
說到當下熱門的“DeepSeek也開始做編劇和導演”,趙冬苓指出,套路化的“懸浮”劇本易被AI替代,DeepSeek通過海量劇本學習可能產出高度模式化,但缺乏獨創性的內容。她強調,好劇本應紮根真實生活而非單純迎合市場,避免被流量邏輯綁架,即便沒有明星加持,也能憑紮實故事贏得觀衆認可。
記者 王軼斐
來源: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