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親屬卡”洗錢!30人被抓,涉資超300萬!

日前,上海市公安局召開新聞發佈會時透露,近期,上海警方成功搗毀一個利用社交軟件"親屬卡"功能轉移涉詐資金的新型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30名,涉案金額超300萬元。

據浦東公安分局披露,去年5月偵辦某投資理財詐騙案時,偵查員發現涉案嫌疑人王某社交賬號異常綁定多張被害人"親屬卡"。

以“兼職”名義實施洗錢犯罪

據王某交代,藉助"親屬卡"的支付特性轉移贓款具有極強隱蔽性,可以繞過平臺風控監測。經浦東警方縝密偵查,成功鎖定一個具有金字塔型組織架構的跨省"跑分洗錢"犯罪團伙,並將陳某、龐某、黎某等30名涉案人員悉數抓獲。

偵查顯示,該團伙自2024年3月起開始運作,核心成員陳某、龐某、黎某精心構建"網絡兼職"騙局,通過虛假招聘信息誘騙社會閒散人員。新成員在獲悉"兼職"實爲洗錢後,仍受每單3%—5%高額返點利誘,經簡單話術培訓即進入待命狀態,隨時響應指令實施資金轉移。

詐騙前端分子化身"投資顧問",以"資質驗證""風控審覈"等話術誘導被害人轉賬。犯罪成員與被害人建立社交關係後,即推送精心設計的"親屬卡"綁定教程,要求授權指定額度至其控制賬戶。一旦完成綁定,犯罪團伙立即通過掃碼支付、轉賬等方式瞬間轉移資金,隨即解除綁定並銷燬證據鏈,企圖規避偵查。

該團伙呈現三級管理架構:核心層對接境外犯罪集團並主導培訓,中間層負責羣組管理及任務分派,執行層通過動態羣組接收指令,利用"親屬卡"實施高頻資金流轉。目前,3名首要分子因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已被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依法批准逮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已被浦東警方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在進一步偵辦中。

警方已建議相關平臺方對“親屬卡”功能採取強化交易場景驗證、增設風險提示等優化措施,以提升對異常資金流轉的識別能力。

五類詐騙場景需警惕

據新民晚報報道,浦東公安分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傅炯傑表示,結合本案,警方梳理了以下可能利用"親屬卡"實施詐騙的高危場景,呼籲市民提高警惕。

一是投資理財類詐騙。多依託虛假投資平臺實施,犯罪團伙通過社交軟件僞裝"資深投資顧問"身份,以"高額回報""零風險"爲誘餌吸引受害人。當建立初步信任後,詐騙分子會拋出"資金安全驗證""專業賬戶託管"等僞命題,誘導受害人綁定親屬卡作爲資金流轉通道,實則將贓款轉移至境外賬戶。

二是刷單類詐騙。詐騙分子以"點贊返利""關注領紅包"等虛假兼職廣告爲誘餌,誘騙受害人上鉤。待受害人放鬆警惕後,犯罪團伙便以"小額墊付高額返利"爲噱頭,要求受害人綁定親屬卡實施刷單操作。

三是冒充公檢法類詐騙。犯罪分子通過假冒公檢法人員身份,虛構"涉案洗錢""非法集資"等罪名對受害人實施心理施壓。在製造緊張情緒後,詐騙團伙會構建虛假"資金流調查""賬戶保全"場景,要求受害人綁定親屬卡作爲"資金驗證工具"。

四是交友類詐騙。不法分子通過虛構精英人設、塑造完美形象,在社交平臺與受害人建立"深度情感聯結"。經過長期感情經營,待雙方建立信任關係後,犯罪分子便以"突發急病需手術費""考驗感情忠誠度"等精心設計的理由,要求受害人開通親屬卡功能進行"資金援助"。

五是所謂“誤操作”詐騙。不法分子利用公衆對"親屬卡"功能的認知盲區實施詐騙。犯罪嫌疑人會主動添加社交好友,以"誤操作添加""誤贈親屬卡"爲藉口,要求受害人通過綁定同等額度的親屬卡進行"資金退還"。實際上,詐騙分子贈送的“親屬卡”僅預設了消費額度,其綁定賬戶根本無實際資金,屬於典型的"空頭支票"。一旦受害人完成綁定操作,詐騙團伙即可通過掃碼支付、消費代付等功能,瞬間轉移被害人賬戶內的資金。

警方提示,切勿向陌生人開通此類“親屬卡”代付功能。代付授權即意味着資金控制權轉移,任何以“驗證關係”“激活賬戶”“託管投資”爲名要求授權“親屬卡”的,均爲詐騙。若發現異常扣款情況,請立即解綁並保存相關證據,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

責編:王璐璐

排版:劉珺宇

校對:劉榕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