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嬰房輕資產 閉廠攻第三方物流

麗嬰房近年財報

老牌嬰童通路商麗嬰房21日晚重訊說明,去年11月關閉桃園廠轉型第三方物流,系基於近年「輕資產」營運策略所執行相關決策。麗嬰房指出,爲提升生產效率與改善成本結構,自去年起已逐步執行全面委外生產,因此結束自有工廠生產,且改爲第三方物流基地,挹注物流事業收益,進一步提升營運效益。

麗嬰房受到大陸市場低迷、電商衝擊、少子化等影響,營運多年虧損致每股淨值低於5元,自3月18日起改列爲全額交割股,震撼業界。但麗嬰房強調,不會放棄大陸市場,麗嬰房董事長林柏蒼一接手即提出多項改革,包括加速整理大陸體質不良店與拓展加盟,此外「輕資產」更是重要一環,包括內湖總部售後回租,去年底讓舊廠關閉轉型爲物流中心延續營運效益,以及今年內上海辦公大樓處分案等,皆有助麗嬰房財務結構改善。

麗嬰房副總經理尤淑儀指出,爲提升生產效率與改善成本結構,調整生產製造之營運策略,自2023年開始評估與規劃全面委外生產,並於2024年起開始逐步執行全面委外生產計劃。

原自有工廠產能利用率約爲50%,2023年的產量爲42.7萬件,2024年開始逐步減產,全年產量縮至25.7萬件,今年產能歸零也會影響到營收數字,加上中國大陸繼續閉店,麗嬰房第一季財報營收減幅與虧損擴大,合併營收6.37億元、年減13.56%,單季虧損再度破億元,每股純損1.04元。

唯麗嬰房強調,經過營運調整,確實帶來四效益,包括改善成本結構,提升自有產品毛利率;且可將資源放在設計與銷售,更聚焦在品牌的發展與管理。此外,除可有效降低自行備貨生產的庫存準備,降低庫存天數,更進一步優化資金運用外,並有效提升營運效率;原結束的生產工廠,亦配合發展策略,改爲第三方物流的基地,帶來物流事業的收入。

未來公司經營策略將持續執行輕資產模式,更有效的聚焦在品牌發展與管理,並持續發展電商,拓展銷售管道。

此外,也將積極發展與其他品牌的合作、第三方物流與新零售媒體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