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選擇機構、規範簽訂合同……浙江省發佈校外培訓消費警示發佈!

爲落實“雙減”政策,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日前,省“雙減”工作專班、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聯合發佈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消費警示,呼籲廣大家長:理性選擇機構、規範簽訂合同、科學支付費用,共同築牢校外培訓安全消費防線。

培訓機構“五步避坑法”

一看機構資質

方法一:可在電腦端通過“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手機端“校外培訓家長端”APP、支付寶中搜索“校外培訓家長端”小程序、微信搜索“浙體培”“浙裡藝培”查詢機構是否合規;

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

“校外培訓家長端”APP

“浙體培”小程序

“浙裡藝培”小程序

方法二:可在機構公示欄中查看是否持有《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審覈意見書》;

方法三:是否列入科技、文旅、體育部門官方發佈的“白名單”機構列表中。

二看培訓合同

繳納培訓費用前,務必要求和機構簽訂《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本)》《浙江省體育類中小學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本)》等官方合同示範文本,對培訓內容、質量承諾、培訓期限、收費金額、退費標準,要逐項逐條審閱確認,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切莫輕信口頭承諾,避免“霸王條款”和“消費陷阱”。

《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本)》

• 左右滑動查看 •

《浙江省體育類中小學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本)》

• 左右滑動查看 •

三看繳費方式

通過各監管平臺進行購課,確認培訓預付款是否支付至培訓機構在監管平臺設置的預收費資金監管賬戶,切勿向個人或其他非指定賬戶轉賬、支付現金,以防遭遇“退費難”“卷錢跑路”的風險。

四看費用情況

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費用,且不得超過5000元。務必警惕“充值贈送”等誘導超時段、超限額收費的活動,這是機構捲款跑路的前兆。

五看繳費憑證

培訓機構收取培訓費用時,應依法開具發票,且發票內容需如實反映實際交易情況。家長要主動索要發票並妥善保存,作爲消費憑證和維權依據。切勿接受“白條”等不正規收付款憑證。

省消保委特別提示

“維權三步走”

與培訓機構發生消費糾紛時,首先與機構理性協商;如協商無果,聯繫市場監管部門、當地消保委或行業主管部門出面調解;若調解仍未達成一致,可通過司法程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請妥善保管合同文本、票據、宣傳資料、微信聊天截圖、錄音等作爲維權憑據,一旦權益受損要及時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識別虛假宣傳話術

仔細甄別培訓機構誇大培訓效果、業績、師資水平等宣傳內容,避免盲目選擇。

2025年,省“雙減”工作專班將以全省校外培訓清朗環境三年行動計劃爲抓手,進一步營造乾淨、清朗的校外培訓清朗環境,推動校外培訓機構合規納管。省消保委也將聯合省“雙減”工作專班加大未成年人消費羣體保護力度,強化消費安全教育,提升消費風險防範意識。

理性報班,從你我做起

守護權益,爲教育護航

轉發提醒身邊家長

共同守護教育消費安全!

來源:浙江省消保委、教育之江

編輯:瞿含張

二審:曾雲畢

三審:林 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