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形身材是基因彩票”引熱議,網友:謝謝,有被安慰到

來源:央視新聞

身材關乎多種健康問題,比如一個人的體能、代謝、疾病機率等。

什麼樣的身材,纔是好身材?在科學家看來,“細腰肥臀”的梨形身材是基因彩票,即個體在隨機的遺傳過程中獲得了有利的基因組合,梨形身材的人羣患代謝相關慢性病的風險較低,壽命更長。

01

梨形身材是“基因彩票”

研究發現,大腿粗、臀部大的“梨形身材”,可能比肚子大的人長壽。研究稱,最健康的身材是“標準梨子”,即上半身脂肪最少,腿部脂肪最多;與之相對,最不健康的是“標準蘋果”,上半身肉多得很,腿上卻沒多少脂肪。

研究人員發現,在體重指數(BMI)、脂肪質量指數(FMI)、腰臀比(WHR)三個肥胖評估指標中,腰臀比與全因死亡和疾病特異性死亡之間的關聯最強,且不受體重指數影響。腰臀比越大的人,死亡風險越高。

腰臀比(WHR)=腰圍/臀圍。腰圍指標反映的是腹部內臟脂肪組織的情況;臀圍除了能測量臀部脂肪情況,還能反映出下肢肌肉質量。腰臀比則反映中心型肥胖的程度。

世界衛生組織將中心型肥胖定義爲,男性腰臀比超過0.9,女性超過0.85。若腰臀比大於1,則意味着健康風險較大。

02

胖也要“胖”對地方

不同人囤積脂肪的部位各有偏好,有的是腹部,有的是四肢。綜合來看,身體的這些“數值”與健康息息相關。

■腰圍

中國男性正常腰圍應小於90釐米、女性小於85釐米,超過該範圍就屬於腹型肥胖,與多種代謝性疾病發病風險相關。

世衛組織推薦的腰圍測量方法:站立,雙腳分開25~30釐米,將軟尺經臍上0.5~1釐米處水平繞一週,肥胖者選腰部最粗處水平繞一週測量腰圍。

■臀圍

研究發現,腰細者的臀圍大小與死亡風險呈負相關,即臀部越大,死亡風險越低。“細腰肥臀”意味着患代謝相關慢性病的風險較低,壽命更長。

臀圍測量方法:兩腿併攏直立,將捲尺繞在臀部最寬的部位測量臀圍。

■頸圍

亞太心臟病學會認爲,頸圍是代謝綜合徵的重要預測指標,等於上身皮下脂肪組織的近似值。健康成人的頸圍,男性應小於38釐米,女性小於35釐米。

頸圍超標意味着頸部皮下脂肪增多,堆積在頸部的脂肪會造成氣道活動負荷增加,導致並加重阻塞性睡眠窒息的發生;另外,脖子過粗會傷心血管,也是甲狀腺疾病的常見表現。

■大腿圍

大腿圍的正常範圍是46~60釐米。與臀圍類似,正常範圍內大腿圍越大,腿部肌肉越強壯。

研究表明,大腿粗的人,心臟病風險降低。另外,大腿圍與高血壓發病率有顯著聯繫,大腿圍較小的人(女性小於50釐米,男性小於51釐米)血壓更容易升高。

■小腿圍

小腿的圍度指示骨骼肌質量,通常用作肌少症或老年性肌肉萎縮的指標。一般男性小腿圍要大於34釐米,女性大於33釐米。

研究稱,小腿圍小於33釐米的女性,更易出現頸動脈斑塊,增加中風風險。

03

5個方法練出健康好身材

任何年齡段都應注重身材管理,只有保持健康的體重和合理的比例,纔是“好身材”。

1.給臀腿“囤”點肌肉

腿部肌羣是身體最大的肌羣,佔全身肌羣的60%。適當進行深蹲練習,不僅可以激活臀腿肌肉,增加下肢活力,還可以保護關節穩定性,增強基礎代謝水平。

2.控制腰臀比

研究表明,腰圍大的正常體重者比肥胖者患心臟病的風險更大。那些體重稍微增長几斤,肚子就明顯發胖的人,一定要保持警覺。

另外,一些久坐者臀部很胖,這是因爲長期不活動導致的脂肪堆積,並不是下肢肌肉增加。這種情況看似腰臀比合理,卻依然存在皮下脂肪過多、發病率升高的風險。

3.30歲後管好腰圍

隨着年齡增加,身體代謝能力下降,脂肪堆積慢慢顯現,因此30歲後要嚴格管理腰圍。可以多做有氧運動,有助提升代謝、全身減脂,讓各項身體指標達到健康標準。

4.老人、孩子體重要求不同

防止肥胖要從小做起,不能因爲孩子處於生長髮育期就放鬆體重管理。

65歲以上的老年人則不用特別苛求體重“達標”,尤其是年紀偏大的老人,如果只是輕度肥胖,且沒有明顯心血管疾病,不一定要減肥,微胖的老人遭遇疾病或意外時機體抗打擊能力更強。

5.吃和動都要“適可而止”

健康身材是良好生活習慣的積累,堅持控制飲食和運動鍛鍊很重要。

要把“適可而止”當成生活的一項準則:

吃飯的量和速度要適可而止,七分飽即可,細嚼慢嚥控制食量;

高脂肪、高熱量、高糖高鹽的食物攝入要適可而止;

劇烈運動要適可而止,適量運動纔有利身心健康。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衆號綜合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