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莫讓“小馬拉大車”
(原標題:【理響中國】莫讓“小馬拉大車”)
前不久,中辦、國辦向社會公開發布《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全文,爲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工作特別是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提供了重要制度遵循。
基層是國家治理的“神經末梢”,是聯繫服務羣衆的“最先一公里”,也是抓落實的“最後一公里”。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採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激勵廣大基層幹部輕裝上陣、奮發作爲。比如確定“基層減負年”、中央層面建立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印發通知要求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通報曝光形式主義典型案例等,不斷把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工作引向深入。
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形式主義之弊非一日之寒,一些地方仍存在形式主義的現象。會議層層套開、文件疊牀架屋、檢查考覈名目繁多、政務APP打卡氾濫,更有甚者將內部工作PPT外包製作、強制報送視頻材料等,讓不少基層幹部陷入文山會海、迎來送往、過度留痕等無謂事務的泥沼,更滋長虛浮不實之風。
《若干規定》着眼於進一步體現改革精神和從嚴要求,作出7個方面21條具體規定,聚焦“小切口”設定“硬約束”,對形式主義這一頑疾進行系統施治。切實精簡文件、嚴格精簡會議、統籌規範督查檢查考覈、規範借調幹部、規範政務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管理、規範明晰基層權責、規範創建示範和達標活動,每一項都直擊痛點,推動爲基層減負工作向治本深化。當前,全國3.8萬個鄉鎮(街道)履職事項清單已全部編制完成,將該幹什麼、配合什麼、收回什麼“三張清單”清晰釐定,爲基層明確權責邊界,有利於基層從“負重爬坡”轉向“輕裝快跑”,讓“小馬”不再強拉“大車”。
爲基層減負,本質上是一場治理理念的革新——從重痕跡轉向重實績。爲此,需要繼續將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工作抓深抓實,持續推動《若干規定》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切實爲基層鬆綁,讓廣大基層幹部心無旁騖、放開手腳幹事創業,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到服務羣衆上,在新時代的趕考路上跑出基層治理“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