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車主被無差別攻訐 車市惡性競爭何時休?

□ 眭實

“理想車主沒素質”“理想車主亂停車”“理想車主逆行造堵”……8月初,一場針對理想車主的無差別攻訐在網絡上爆發,海量“理想車主不規範行爲”視頻持續多日在各大平臺密集傳播。最終,這場對理想車主的惡意抹黑從網絡蔓延到了現實之中,有理想車主反映,在被貼上“素質低下”標籤後,頻繁收到騷擾信息、車輛被潑不明液體。

而更加觸目驚心的事實是,在某個隱秘的角落,有人對這樣的攻訐明碼標價、推波助瀾。“拍攝理想汽車不規範行爲視頻8元一條”“刷惡意評論 1.5 元一條,帶圖 2元”……理想汽車產品負責人湯靖曝光了一張名爲“黑理想兼職羣”的聊天截圖,揭露此次事件的本質——競爭對手在有組織地進行惡意抹黑。理想汽車CEO李想回應稱,已知曉背後操控的品牌及專業“水軍”機構,並表示“每一次被抹黑背後都有不同的品牌在操控”。目前,理想汽車法務部門已完成證據固定,準備採取下一步行動。

毫無疑問,這場針對特定品牌用戶羣體的有組織抹黑,突破了商業競爭的底線,也撕開了車市繁榮背後的亂象。理想品牌及其車主遭到的惡意抹黑、網暴,在國內車市並非首次,也大概率不會是最後一次。從十多年前的寶馬,到七八年前的凱迪拉克,再到最近幾年的特斯拉等造車新勢力,都曾被惡意抹黑,品牌、車型、車主被貼上負面標籤。加之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短視頻平臺的興起,更讓這種惡意抹黑的“功效”無限放大。於是,車企不得不“砸錢自衛”:長城懸賞千萬打擊網絡“水軍”,鴻蒙智行將操縱“水軍”的MCN機構送進監獄,比亞迪起訴自媒體博主索賠500萬元……在當下,法務部已成爲國內車企最不可或缺的部門之一,諷刺而荒誕。

事實上,當互相攻訐、造謠抹黑的惡性循環一旦開啓,便很少有品牌能夠置身事外。一些品牌可能既是被惡意抹黑的受害方,又是實施惡意抹黑行爲的加害方。而在汽車行業的惡性競爭中,唯一“單純”的受害者,只有車主。一方面,車主的名譽、財產可能受到損害;另一方面,車主的真實聲音也將被淹沒在車企之間的攻訐戰中。

今年6月,中汽協會發布《關於維護公平競爭秩序 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倡議》後,工信部跟進力挺,明確將加大“內卷式”競爭整治力度。然而這更多是針對“價格戰”和“虛假宣傳”進行遏制,而對於惡意抹黑行爲依然缺乏強制約束力。因此,相關部門亟需出臺更具法律效力的舉措,將惡性競爭中的這條抹黑產業鏈徹底斬斷。

當下,全球汽車產業仍處於深度變革之中,而中國車企憑藉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的先發優勢已初步完成換道超車。國內車市固然競爭慘烈,但在全球市場卻出現了更多機會。因此,對於中國車企來說,與其陷入無休止的內耗之中,不如更加充分地參與全球競爭,用產品與技術實現海外市場的突破。

〖免責申明〗本文僅代表本賬號個人觀點,其圖片及內容版權僅歸原所有者所有。如對該內容主張權益請來函或郵件告之,本賬號將迅速採取措施,否則與之相關的糾紛本賬號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