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明示警:陸利用「司法隔離」封鎖臺灣 未來幾年可能會發生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說明,司法隔離是指在維持戰爭的門檻之下,利用司法力量達到隔離或者封鎖的目的,「未來幾年臺灣很容易發生」。(黃敬文攝)

臺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和平與安全中心、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等單位主辦「臺海防衛兵推」6月10至11日舉行,今日發表總結報告,其中也提出中共可能對臺灣施行「司法隔離」的策略,達到實質封鎖臺灣的目的;前參謀總長李喜明說明,司法隔離是指在維持戰爭的門檻之下,利用司法力量達到隔離或者封鎖的目的,「未來幾年臺灣很容易發生」。

李喜明說明,「Judicial isolation」又譯爲司法隔離或司法孤立,意思是指維持在戰爭的門檻之下,用司法的力量達到隔離或者封鎖目標的目的。

他說,因爲若中國貿然採取攻擊行動,打到一半我國沒有屈服,中國也沒辦法回頭或是在某階段結束,而我方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不能讓中國走上「無法下臺」的行動,希望不能讓中共超過某個無法回頭的「點」,使中共隨時可以宣稱他們已獲得勝利,有一個臺階下而結束危機,這很重要。

李喜明指出,但在可以隨時下臺的行動中,最強烈的大概就是「司法隔離」,不僅進退得宜,同時也是最狠的措施,因爲假如中國宣佈「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所有任何進出臺灣的船隻都需要向中國登記註冊,否則會遭中國海警臨檢或驅逐,這還只是動用司法力量而非軍事力量,若國際的商船界、保險業都買單的話,臺灣的經濟遭壓迫的問題將會嚴重許多。

李喜明示警,「隔離」個概念最早是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最先提出,是這兩年美國人提出的最新概念,但高度懷疑可能就被老共拿去使用,因爲在2022年美國時任衆議院長裴洛西訪臺時,中共還是用軍事力量進行壓迫,但司法隔離的概念出來之後,近幾年中共便頻頻動用武警系統的海警執法力量,這雖然已是深度壓迫,但還能有臺階下。

「但我認爲未來幾年很容易會發生」,李喜明強調,當然要看兩岸雙方之間的政治互動,這是軍事以外的非常複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