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爭取1,724萬翻新臺東地牛館 打造親子共遊樂園
立委陳瑩、莊瑞雄爭取1,724萬元經費,啓動地牛館翻新計劃。陳瑩國會辦公室/提供
臺東池上「地牛故事館」蘊藏世界級的地質奇觀與客家文化精髓,是地方重要的觀光地標,因設施老舊,亟需更新。立委陳瑩、莊瑞雄成功向觀光署爭取1,724萬元經費,正式啓動地牛館翻新計劃,期盼打造爲大小朋友都喜愛的親子旅遊新亮點。
陳瑩與莊瑞雄18日偕同池上鄉長林建宏、觀光署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縱管處)副處長洪肇昌、池上鄉民代表會副主席邱煥森、慶豐村長吳秀瑜等人,共同前往地牛館會勘,關心翻新進度,攜手爲池上觀光注入新活力。
陳瑩表示,希望翻新後的地牛館成爲「孩子們的科學探險站」,以更生動的方式呈現地質知識,透過 VR(虛擬實境)體驗、互動遊戲與動畫導覽,讓小朋友化身「地質小偵探」,在玩樂中探索斷層的奧秘與客家文化的溫暖。
陳瑩也說,地牛館坐落於舉世矚目的池上斷層上,這片土地每年隆起近三公分,宛如大地的心跳,訴說着地球的生命故事。結合池上的金色稻浪、熱門打卡點金城武樹與大坡池的湖光山色,地牛館有望成爲親子旅遊的新地標,讓全家在歡笑中感受池上的自然與人文之美。
陳瑩指出,此次翻新計劃內容包含:建物外殼防水強化、公廁與污水系統現代化、電梯增設,以及停車場與景觀空間的優化。
莊瑞雄表示,爲因應客流量增加,館舍亟需重新補強基本設施,從去年開始多次與池上鄉公所及縱管處協調與爭取,終在今年獲得工程總經費達新臺幣1724萬元補助,同時優化休憩與停車空間、改善景觀環境,以及增設通用服務設施,兼顧遊客便利性與場域美觀。
地牛館的前身爲縱管處池上游客中心,曾設有「池上客家產業交流中心」,如今以地質教育與客家文化爲核心,兼具知識性與觀光價值。
陳瑩建議,未來可規劃「地牛小探險」互動區,結合 VR 體驗,讓孩子們透過遊戲認識池上斷層的形成、客家文化的傳承,以及池上水利工程的故事;同時融入在地農特產展示,例如池上米與加工品,讓遊客在學習之餘還能品嚐在地風味、購買特色紀念品。
她強調,地牛館有潛力成爲「連結科學驚奇與文化溫情的橋樑」,讓遊客在欣賞伯朗大道稻海、探訪金城武樹、漫步大坡池之後,走進館內感受池上的獨特魅力,並透過農特產銷售支持地方經濟。
會勘時,池上鄉長林建宏也建議強化廁所、電梯與停車動線,提升遊客便利性,並期待未來能推廣在地農特產銷售,打造更完整的觀光體驗。對此,陳瑩表達支持,認爲這些構想,讓地牛館成爲結合地質教育、文化傳承與農創經濟的多元地標,地牛館可以是孩子們的快樂教室,也是池上農創的展示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