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循環經濟 賴清德:讓亞太成爲全球最具行動力的區域

賴清德總統(中)23日出席「2025亞太循環經濟論壇暨熱點閉幕式」,與教育部長鄭英耀(右二)、環境部長彭啓明(右三)等人合影。(黃世麒攝)

氣候變遷與資源短缺成爲人類最嚴峻挑戰,賴清德總統今天表示,去年臺灣綠色科技產業附加價值超過5000億元,出口總額近2000億元。在綠色科技產業的7個領域中,循環經濟領域在附加價值或就業人數方面均居首位,年增率接近10%。臺灣也已提出「循環經濟路徑圖」草案,未來將持續完善,並與各國合作,讓亞太成爲全球循環經濟最具行動力的區域。

賴清德今天下午出席「2025亞太循環經濟論壇暨熱點閉幕式」時表示,這場盛會不僅是各國交流經驗、尋找解方的重要時刻,更是攜手爲未來世代承擔責任的契機。期盼未來臺灣再次舉辦論壇時,與會者都能穿着循環經濟的產品,身體力行、以身作則以行動落實理念的精神。

賴清德總統(中)23日出席「2025亞太循環經濟論壇暨熱點閉幕式」並致詞肯定活動成果。(黃世麒攝)

他提到,氣候變遷與資源短缺已成爲人類最嚴峻的挑戰,無論是高科技產業或農業皆面臨相同問題。循環經濟是一項可行的良方,可以看到各國已展開具體行動,實現永續的經濟模式並達到減碳目標。

然而,他認爲,要轉型循環的經濟模式,需要將循環創新轉化爲「好生意」,並透過「好治理」以完善過程,這也正是論壇主題「引領循環合作」的精神所在,需要各國共同合作。

賴清德指出,臺灣是一個資源有限的島國,卻因爲限制而培養出獨特的實力。臺灣綠色科技產業總體規模持續上升,2024年綠色科技產業附加價值超過5000億元,佔國內生產毛額(GDP)2%,出口總額近2000億元。其中,在綠色科技產業的7個領域中,循環經濟領域無論在附加價值或就業人數方面均居首位,年增率接近10%。

尤其循環經濟產業的附加價值已佔據綠色科技產業的3成,顯示循環經濟是帶動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他感謝來自50國的貴賓用行動支持與肯定臺灣。

他並提到,臺灣的電子與傳統制造業在全球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更展現出創新與循環的能力。臺灣的食農領域也展現同樣優勢,運用科技與跨域合作,把農業剩餘材料轉化爲可用材料、提升價值。臺灣的回收制度更已累積30多年的經驗,回收率位居全球前5名,成爲國際典範。

賴清德表示,臺灣不僅能夠實現循環經濟,更願意將經驗分享給國際,許多論壇的參與者分享了各國在政策、產業實踐與公民參與的努力,臺灣也願意持續扮演積極的行動者與協作者,將這次論壇所匯聚的經驗、想法與夥伴關係延續成下一階段的合作。

他相信只要保持這份決心與交流的能量,亞太將成爲全球循環經濟最具行動力的區域,臺灣也會秉持「Taiwan Can Lead」的信念,與各國夥伴攜手前進。今天的抉擇將決定下一代能否在更永續的環境中成長,我們一定要達到孩子們的期待,這也是大家必須共同承擔的責任。

因此,他說,臺灣提出了「循環經濟路徑圖」草案,未來將持續完善,並與各國合作邁向循環經濟,這將不只是討論,而會持續在臺灣落實,並建立循環經濟的亞太合作生態系。期盼一起攜手,跨界合作、連結世代,將循環經濟的理念化爲行動,證明「ASIA Can Lead」,爲亞太、也爲地球的永續未來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