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築3層防線 強化應對雙俄威脅
立陶宛展開新邊境防禦計劃,強化應對雙俄威脅。圖爲立陶宛日前在其境內與美軍聯演。(取自DVIDS網站)
立陶宛與加里寧格勒、白俄領土相連,邊境安全至關重要。圖爲立陶宛與白俄邊境。(達志影像/路透社資料照片)
軍聞網站《國防新聞》15日報導,與俄國飛地加里寧格勒、白俄羅斯接壤的立陶宛,近日宣佈一項「多層次邊境防禦計劃」,將透過3層防禦線,在未來遭遇攻擊時,遲滯或阻擋敵軍推進。
修建50公里邊境防禦工事
報導指出,立陶宛國防部的邊境防禦方針,正從單一反機動措施,轉向3層次邊境防禦陣線,以提供更完整的縱深防禦能力,並且整合各部隊聯防能力,強化邊境與國家安全。
據立陶宛國防部在「X」公佈的示意圖,未來這條邊境防線縱深約50公里,第一層防線包含邊境檢查哨後方5公里,由反戰車壕溝、障礙物、地雷區、戰壕防禦點等構成;第二層防線達15公里,將設置排水溝、工兵裝備儲存設施、可供破壞橋樑與封閉式橋頭堡;第三層與第二層結構類似,但在兩側額外種植可伐倒樹木,以在森林地形中遲滯敵方車輛行動。
守護北約東翼戰略要地
立陶宛與加里寧格勒接壤275公里,與白俄的邊界則長達679公里。而立陶宛與波蘭交界處、連結加里寧格勒與白俄的「蘇瓦烏基走廊」(Suwalki Gap),戰略位置重要,猶如北約東翼的「阿基里斯腱」,若失守,將切斷北約與波羅的海3國的連結。
報導指出,這項「多層次邊境防禦計劃」是在7月底,立陶宛領空遭不明無人機入侵後啓動;該國同時也擴大部署防空系統。位於北約東翼前線的立陶宛,3月已宣佈退出禁用人員殺傷地雷的《渥太華公約》,以提升國家防禦能力;5月更投入11億歐元(約新臺幣364億元)強化與雙俄的邊境防禦工事,其中8億歐元用來採購反戰車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