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丸”啓示:中英合作理應延續
李冠傑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80年多前,中英兩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犧牲,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重要貢獻。作爲共同對抗法西斯侵略的同盟國,中英兩國不僅在政治、軍事上進行密切合作,兩國人民間的友誼更是在殘酷的戰爭中得到昇華。“里斯本丸”號的營救故事便是這一友誼的真實寫照。1942年10月2日,運送1800多名英軍戰俘的日軍運輸船“里斯本丸”號在我國東極島海域被美軍潛艇擊沉。日軍撤離時將船上的艙門釘死,將所有戰俘封鎖在船艙內,但仍有不少人破艙逃生。浙江舟山漁民冒着生命危險進行救援,最終救下384名戰俘。反映該事件的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將於2025年3月在英國上映。2月22日,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爲“里斯本丸”號英軍戰俘倖存者家屬舉辦新春招待會。中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發表講話稱,80多年前舟山漁民英勇營救“里斯本丸”號英軍戰俘的感人事蹟見證了中英兩國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爲盟友並肩作戰、共同抗擊法西斯侵略的深厚情誼,“里斯本丸”號營救事件的故事將被越來越多人銘記。鄭澤光還表示,近幾個月來,中英關係發展取得一些新進展。希望“里斯本丸”號倖存者家屬及各界人士積極行動起來,牢記歷史、守護友誼,搭建更多友好交往的橋樑,爲中英關係行穩致遠作出新的貢獻。“里斯本丸”號的故事是中英兩國合作交往的重要片段。縱觀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中英關係發展歷程,即便兩國外交關係出現一定程度的波折,兩國間的非官方合作和民間交流依然穩步發展。中英擁有不同的制度和文化傳統,但兩國政府和民衆可以在交流中相互促進、相互理解,求同存異、凝聚共識,並最終實現共同發展。兩國合作開展的孔子學院項目、海外留學項目,以及在英國具有重要地位的春節慶典等事實都已證明,中英之間的文化交流互鑑不僅讓兩國相互受益,對世界而言更是好事。過去5年裡,英國政府切斷與中國的高層交往,嚴格審查中國在英民間投資,在中英交流之間橫加障礙。這一切都源於英國保守黨政府極不理性且不負責任的對華強硬政策。在卡梅倫政府時期,英國政府看到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重大機遇,看到了中英合作的巨大潛力,因此纔有了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然而,保守黨政府在英國“脫歐”後喪失了理性的判斷力,約翰遜、特拉斯、蘇納克三屆政府均把中國視作“對手”,以“安全”“人權”等藉口攻擊中國製度,炮製涉港、涉疆等議題干涉中國內政,中英經貿合作和民間交流也迎來“冰點”。自2024年7月斯塔默領導的工黨上臺執政以來,英國政府開始強調對華接觸而非與華對抗,努力修復對華關係,中英民間交流也逐漸恢復元氣,也必將更加熱絡。據英國國家旅遊局預計,2024年中國赴英遊客數量達64.7萬人次,較2023年增長76%,預計2025年有望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目前,英國政府正在制定一項長期的對華政策,其將影響未來5年中英關係的發展。斯塔默政府應認清中英關係發展的歷史和現實,尋找能夠促進兩國關係健康發展的積極因素,儘早去除不利於兩國關係發展的消極因素。只要斯塔默政府有搞好中英關係的決心,中英在合作問題上就會持續取得成果。儘管中英在政治領域存在分歧,但在金融、文化、教育、科技、醫療、氣候變化等方面還有較強的合作意願。在美國新政府給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帶來不確定性的影響下,中英兩國更應排除第三方干擾,認真落實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加強各層級各領域對話與合作,充分釋放中英互利合作的巨大潛力,爲兩國人民創造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2025年將是中英關係重新恢復生機和活力的一年。中英雙方應利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年的重大歷史機遇,回顧兩國合作的歷史和友誼,相互尊重對方的制度和文化,在推動中英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基礎上開展對話以解決分歧,不做不利於雙邊關係發展的事情,攜手推動中英關係穩步前行、健康發展。英國方面需要從對“里斯本丸”號戰俘的營救過程中,看到中國人的善良和對生命的尊重,看到中國傳統文化中開放和包容的精神,與中方一道凝聚共識,銘記歷史、保衛和平,求同存異、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當今世界變亂加劇,和平與發展事業依然任重道遠。中英要在國際舞臺上密切合作,發揮大國影響力,爲維護國際秩序、促進全球發展貢獻力量。(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英國研究中心智庫研究員、歐盟研究中心特聘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