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順興 打造永續材料銀行

低碳建材助攻營建減碳 獲頒碳足跡減量標籤 減碳比達53.06%

立順興獲頒產品碳足跡減量標籤,減碳比例達53.06%。立順興/提供

隨着全球邁向2050淨零轉型,營建業碳排放問題日益受到關注。根據IEA與UNEP資料,建築活動耗用全球近半資源,併產出37%碳排。臺灣在政策引導下,鼓勵低碳建築認證與循環材料應用,立順興資源科技是這波綠色浪潮中的領航者。

成立於2002年的立順興,秉持「天地交而萬物通」的精神,以循環經濟爲核心,專注於無機廢棄物資源化再生。其自主研發的「低碳材料銀行」模式,將事業廢棄物轉化爲具備強度與耐久性的回填建材(CLSM),不僅減廢,更有效減碳。

今年5月,立順興獲環境部核發「產品碳足跡減量標籤」,其中,梧棲廠減碳達53.06%、後龍廠達46.8%。若以2023至2024年間CLSM出貨量40萬立方米計算,減碳效益約達3.2萬噸,相當於造林2,600公頃,具備實質環境效益與市場價值。

該模式依循BS 8001:2017標準架構,涵蓋創新、管理、價值鏈協作、透明度等六大面向,並獲「最佳化(Optimizing)」等級評鑑,顯示立順興在系統規劃與營運成熟度上的全面實踐。

立順興董事長呂東璇表示,循環經濟是中小企業參與淨零轉型的最佳途徑。未來,將藉由「無機資源循環產業聯盟」的平臺,串接上下游、對接政策與採購需求,推動再生材料市場規模化、制度標準化。

「一人可以走很快,但一羣人可以走很遠」,立順興以實績帶動綠色轉型,呼籲更多企業投入「循環大合作」(Circular Collaboration),共築資源不浪費的永續建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