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壽謙原創丨寄情山水柳宗元
寄情山水柳宗元
文/李壽謙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這是柳宗元的散文《小石潭記》的開頭。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今山西運城)。他是唐朝傑出的思想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貞元九年中進士,授集賢殿正字,調藍田尉,拜監察御史。因參與王叔文改革,貶爲永州司馬。十年後,遷爲柳州刺史。與韓愈倡導古文運動,並稱“韓柳”。其詩與韋應物並稱“韋柳”。著有《柳河東集》。柳宗元因政治上的失意,爲排解內心的憤懣,他寄情山水。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通過對山水景物的描寫,抒發自己的不幸遭遇。共寫了八篇山水遊記,稱《永州八記》。
《小石潭記》爲《永州八記》之一。讀着文章,彷彿眼前呈現一幅幽美的山水畫。隔着竹林,聽到水聲潺潺。好像掛在身上的玉環玉珮碰撞的聲音。潭水清澈見底,潭底有不同形狀的石頭。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低垂,隨風飄逸。
潭中游魚約有一百多條,好像在空中游動。陽光直射潭底,把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動,忽而又向遠處游去,好像與遊客一起娛樂。
順着潭水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樣彎曲,若隱若現,溪岸的形狀犬牙交錯,無法看到水的源頭。
柳宗元還寫過一首詩《江雪》: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描寫了千山萬徑,人鳥絕跡,天寒地凍的自然環境。通過獨釣寒江雪的漁翁形象,描寫了一種極端的孤寂和永恆的孤獨。在江天一色下,漁翁俯身垂釣,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所有外物不再縈繞於懷,天地間如此純潔,一塵不染,萬籟無聲。這首詩體現了作者仕途失意,孤獨鬱悶的心情。
文章情景交融,形象栩栩如生。作者欣賞美景,排解了心中的鬱悶。暫時是樂了,但仕途的失意帶來的鬱悶卻是揮之不去的。我想起蘇東坡也多次遭貶出京,他胸懷豁達,不慕名利。在地方寫了許多流傳千古的詩詞歌賦。不知哪位哲人說過,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就會再給你打開一扇窗。正是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
我們閱讀古人的文章,不僅有美的享受,而且從中瞭解古人的思想感情,感悟到人生哲理。通過對古文的學習,一定會給我們的人生以有益的啓迪。
【作者簡介】李壽謙(男),泰安肥城市人。高中教師,大學學歷,現退休,寓居寧波。